关键词
活力、实力、凝聚力、辐射力──中国妇女七大以来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化
作者: 冯曼东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建设   辐射力   妇联组织   妇联干部   中国妇女   妇代会   妇女发展   凝聚力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活力、实力、凝聚力、辐射力──中国妇女七大以来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化冯曼东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构成组织建设的有机整体。进入90年代,尤其是中国妇女七大以来,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与党的中心工...
万宁市“巾帼扶贫行动”情况的调查
作者: 黄月楠   来源: 今日海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组织   扶贫攻坚   妇女脱贫   城乡妇女   扶贫行动   万宁市   扶贫帮困   村委会   贫困妇女   妇女组织  
描述: 的。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贫困人口中妇女占一半以上,她们又是贫困家庭中承受压力最大的成员,妇女脱贫的问题不解决,扶贫
改变世界看待女性的目光──访美国马里兰大学妇女研究系主任克莱尔·莫赛斯教授
作者: 蔡一平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研究   系主任   学术研究   马里兰大学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改变世界   妇女研究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改变世界看待女性的目光──访美国马里兰大学妇女研究系主任克莱尔·莫赛斯教授
从妇女就业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作者: 邬小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就业   下岗女职工   妇女发展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场经济   性别平等  
描述: 从妇女就业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韩国新总统金大中--终于开花的政坛“忍冬草”
作者: 金英姬   来源: 当代亚太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坛   国会议员   国民会议   金泳三   韩国经济   妇女运动   金大中   朴正熙   总统候选人   民主党  
描述: 韩国新总统金大中——终于开花的政坛“忍冬草”金英姬1997年12月19日,韩国新一届总统选举揭晓,新政治国民会议候选人金大中以40.4%的得票率,击败执政的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和国民新党候选人李仁济,当选为韩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这位在韩国“在野”...
略论近代中国的妇女报刊
作者: 尹美英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女学报》   中国近代   女学堂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批判封建主义   女子报刊   辛亥革命  
描述: 略论近代中国的妇女报刊
美国Ⅸ法案与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作者: 时春荣   来源: 体育文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队   女运动员   教育机构   体育运动   妇女体育   妇女运动   男运动员   女学生   体育联合会   法案  
描述: 美国Ⅸ法案与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国际反贫困案例──巴基斯坦、印度的阿伽汗乡村支持项目
作者: 冯强   来源: 中国贫困地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项目管理人员   巴基斯坦   国际反贫困   人力资源开发   项目活动   乡村发展   印度   妇女组织   项目区   项目管理机构  
描述: 国际反贫困案例──巴基斯坦、印度的阿伽汗乡村支持项目
北欧妇女参政模式剖析
作者: 肖莎   来源: 欧洲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生活   妇女参政   男女平等   参政模式   妇女运动   北欧五国   现实制约因素   北欧模式   妇女权益   妇女组织  
描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欧妇女以其优秀的整体素质和斐然的参政业绩受到世人瞩目。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及文化特质都存在很大共性,其妇女参政也因此存在一个大体一致的模式,可称之为“北欧模式”。本文拟从多角度考察北欧妇女参政状况入手,分析其妇女参政的历史及现实制约因素,试图揭示“北欧模式”的本质内涵,探究妇女参政权实现的障碍,以期对拓展我国妇女研究的思路有所启发
李大钊与“五四”妇女解放思潮
作者: 欧阳思良   来源: 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潮   李大钊  
描述: 李大钊以阶级斗争学说为武器,将女性的发现置于人的发现之中,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积极进行女性人格的重塑;呼吁女子教育机会的扩张,强调女子参加社会工作的必要;关注、支持国内女权运动的发展,并引导它向无产阶级妇女运动过渡;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上剖析妇女地位长期低下的根本原因,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妇女解放的最终归宿。所有这些,都代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五四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并为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理论的形式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1 2 3 ... 40 41 42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