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苏州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36 条
-
张爱玲、王安忆、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颜柯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艺术
女性生命价值
张爱玲
施叔青
王安忆
女性形象
-
描述:
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坛盛开了张爱玲这朵美丽的奇葩,其作品大多是美丽、苍凉的悲剧。她从自身生存生命体验、女性的观察角度和立场,讲述了一个个悲剧故事、刻画了一批发人深思的美丽苍凉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生存价值进行思考和探寻,眼光独到地提出了阻碍女性真正独立自主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女奴”意识,但受思想认识局限、时代发展背景和当时社会环境等诸多影响,张爱玲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哀里并没有能力给女性指出一条阳光大道。 王德威在《落地的麦子不死》一文中,认为大陆的王安忆、
-
“诗性江南”的影像建构: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研究
-
作者:
卜令娴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剧
江南古镇
诗性化
-
描述:
本课题以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是指选址在江南古镇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文章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解读影视剧中江南古镇的地域性风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地域性风格呈现出较为统一的诗性审美特点,本文称之为“诗性江南”。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对1990年以来江南古镇影视剧的梳理,纵横分析这些影视剧的特点,提出“诗性江南”的影像风格这一共性,并选取水、街巷和园林三种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化符号分析“诗性江南”的影像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对“诗性江
-
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
-
作者:
华昊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再现
社会转型
电视剧
权力结构
-
描述: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恰好是中国电视剧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政治经济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意识的革新,强有力地影响着电视剧的生产。电视剧不仅折射了社会的集体意识和主流价值,也构成了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之一。考察社会转型与电视剧之间的关系因而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电视剧常以性别叙事来呈现特定的社会议题,故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性别意识的阐述和对社会转型的阐述是同源的。本论文力图把中国社会转型作为解析电视剧中女性意识嬗变的独特密码。本论文借助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当代丰富而复杂的电视剧
-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贞节主题研究
-
作者:
陆英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贞节
文言小说
清代文学
伦理道德
女性
-
描述:
清代文言小说之中的贞节主题涉及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内涵。本文分三个章节对清代文言小说中的贞节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第一章着眼于作品本身,研究文言小说中与贞节有关的女性形象,深入分析俗家女子的节烈形象以及她们内心的种种矛盾与挣扎,并探讨包括青楼女子、女尼以及超现实女性的非俗家女子的贞节现象。本文第二章将本课题回归到道德层面,将守节与再嫁的冲突、守节与尽孝的冲突放置于道德两难的情境之中,并以社会道德的视角,去审视节妇烈女以及文言小说家对待贞节观的道德判断。第三章从小说文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将文言小说中
-
论吉本芭娜娜创作的后现代性
-
作者:
仲明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后现代
吉本芭娜娜
-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当红女作家,与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坛分别享有天后与天皇的美称。吉本芭娜娜的小说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形成了“芭娜娜现象”。吉本芭娜娜小说表现人们享受后现代社会高科技带来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自我迷失、情感失落、迷惘无助等精神困惑;吉本芭娜娜描述了受伤的心灵如何被治愈,又如何走出精神的困境,重新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过程。本论文由绪论、结语和主体部分的三章组成,阐释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后现代性。绪论部分介绍吉本芭娜娜的生平和创作基本情况,以及吉本芭娜娜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从分析小说主人公自我迷失的
-
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
-
作者:
杜晓红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文化
快感
-
描述:
快感(pleasure)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愉快、快乐的感觉,主要是指一种感官上的快适和生理上的舒畅感受。快感和身体感觉有关,但又不局限于此。本文在梳理西方快感理论的流变过程中,拟以快感理论的发展流变为经,以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家对快感问题的论述为纬,考察美学、精神分析以及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快感理论。从不同理论视野中的快感概念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电视文化中的快感理念、生成机制、接受与再生产机制、表现形式以及价值批判等问题,同时也在电视文化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并且将电视“真人秀”作为个案,分
-
“绝望的妻子们”—试析凯特·肖邦作品中的妻子形象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绝望的妻子
父权制下的天使
自杀的妇女
凯特·肖邦
-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多刻画妇女和探讨妇女问题,小说《觉醒》被誉为19世纪女性主义的顶峰之作,其短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她作为早期女性主义作家的思想锋芒。本论文通过对肖邦作品中众多妻子形象的分析,揭示肖邦对19世纪美国社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作品,并阐明论文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着重分析肖邦作品《觉醒》中的阿黛尔·拉蒂格诺尔夫人和《圣
-
新时期小说知识女性命运书写研究
-
作者:
蔡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命运书写
知识女性
-
描述:
本文以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为研究背景,以我国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命运书写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男女性别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文本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不同性别身份彰显知识女性命运的复杂内涵,通过对文本生产、传播等诸多环节的透析,较为完整地呈现我国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女性命运的心路历程,并探讨相关的历史语境对创作主体的外在影响与内在浸染。本文试图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突破传统文化研究的局限,以女性主义与文本分析为基本研究理论,从文本生产与传播反馈的关系出发,贴近不同性别主体的叙事立场,选取不同时段的叙事内涵,深入
-
《妇女杂志》(1915-1920)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王思侗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叙事
女性
-
描述:
《妇女杂志》于1915年1月15日在商务印书馆创刊, 1931年12月停刊。它刊行历时17年,内容丰富,深刻记录了民国时期女性被启蒙的历程和女性自身的现代演变。本文以1915到1920年间
-
“Desperate Wives”:Married Women in Kate Chopin’s Fictions
-
作者:
Yang
Limei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小说
人物形象
凯特·肖邦
婚姻生活
-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多刻画妇女和探讨妇女问题,小说《觉醒》被誉为19世纪女性主义的顶峰之作,其短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她作为早期女性主义作家的思想锋芒。本论文通过对肖邦作品中众多妻子形象的分析,揭示肖邦对19世纪美国社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作品,并阐明论文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着重分析肖邦作品《觉醒》中的阿黛尔·
<
1
2
3
4
5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