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性?母性?
作者: 袁才蔚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狐   母性   精神分析   女性  
描述: 本文首先对女狐的渊源和意象进行探讨,发现神话传说中和文学作品中的女狐形象从最初的母性形象渐渐转变为女性形象;通过对狐与人、仙、鬼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一个特殊地位——狐似人,且比人更接近于仙、鬼。狐的这个特殊地位正是本文的论证基础。在男人的眼里,女人和母亲的形象是割裂的,但是男人对女性和母性的欲望的客体可以是同一人。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狐的分析发现:以女性形象出现的女狐有帮助男主人翁的功能,女狐满足了男主人翁的欲望。对男主人翁的身份和处境的探讨回应了对女狐功能的探讨,并指出男主人翁不仅
顿河之花
作者: 赵静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超越   人道主义   女权主义   抗争  
描述: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之一。2005年是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2005年被命名为“肖洛霍夫年”。在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他的作品,深入、认真、全面地研究他的创作,给予客观而正确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苏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中苏的作家和文学作品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肖洛霍夫笔下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批评在国内还少有人问津,本文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肖洛霍夫塑造的女性群像美学价值的探讨和挖掘,从而有助于对
后现代主义电影与女性影像
作者: 王星灿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电影   女性影像  
描述: 在后工业社会中,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合流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所产生的“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以独特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与镜像语言对古典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宏大叙事进行了颠覆与解构。而与后现代主义在对多元性、差异性、他异性、边缘性以及异质性的强调的方面有着深刻相似性的女性主义理论其重要分支之一即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它主要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作品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来分析
他者与自我的双重想象:中国文化视域中的俄国形象
作者: 邓鹏飞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iterature   China   studies   Soviet   Image   Union   Culture   Russia  
描述: 国内形象学研究现状可谓“西风”压倒“东风”——注重研究西方文学、文化的中国形象;而中国文化、文学中的异国形象,只有数本专著和一些零星论文出现。这种现象在中俄文化、文学关系领域也是如此。本博士学位论文重在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的俄国想象做全面考察。同时,因异国形象具有集体记忆的传承性,笔者也对从中俄直接交往之始到甲午之前,中国人眼中的俄国形象演化做一勾勒,以为论文主体论述的基础。研究的中心问题有: 一、俄国形象如何在中国注视者的集体想象中生成的;中国注视者的观念、心态、认知,及时政局势种种方面
中国十七世纪人情小说的性属主题研究
作者: 彭体春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hizi   yang   Gender   Worldly   novel   Yin   Hou  
描述: 本文将阴阳理论与性属理论结合,以性属分层的性属研究方法,用文本细读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问题研究范式,将中国十七世纪人情小说中的性属主题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下进行研究。 中国十七世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均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阴阳关系所内蕴的性属关系也在此期复杂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十七世纪出现了一批表征性属关系阴阳颠倒的人情小说,在这批小说中性属主题极为明显。 然而,这批小说中对性属关系的表征,未能引起学界充分而深入的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而忽视这一问题之下的两性互
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比较
作者: 王潇莎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浮士绘美人画   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   影响  
描述: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画中被称作“美人画”。虽然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两者的名称有差异,但在实质上,仍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门类。中国仕女画发源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年间,衰落于明清时期。而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唐代仕女画,长期受中国传统仕女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离开了中国仕女画,日本美人画的发展将完全是另一种面貌。甚至被称为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浮世绘美人画,我们在透过其浮华的外表下,仍可清晰的观察到其内蕴亦深受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本文旨在对现有资料收集
从困境到融合:对薇拉·凯瑟早期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彭佳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薇拉·凯瑟早期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意识   自然   女性  
描述: 薇拉·凯瑟(1873—1947)是美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重要并最多产的女作家之一。一直以来,批评家们从广泛的角度对她的作品做出了多样的阐释。现今,致力于对凯瑟小说的生态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态批评兴起的浪潮中,凯瑟小说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以及对女性和自然两者间联系的描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难发现,通过塑造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并由此得到力量的女性形象,凯瑟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在文学创造中扮演的“天使”和“女巫”的角色模式,并树立了女性新的性别和文化身份。本文旨在分析凯瑟早期小说中的
传媒中被消费和自我消费的女性
作者: 吴翔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消费   自我消费   女性缺席   新女性观念  
描述: 在现代传媒社会中,传媒担负着培养公众对社会“共识”的任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依靠包括男性和女性的全体社会成员。因此,传媒是否拥有正确的性别意识,与女性,乃至整个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进入市场的中国传媒塑造的“美女”、“弱女”等女性形象,指出其存在的重要问题;随后本文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对女性形象“消费和被消费”的双重塑造,带来现实女性自尊、自强、自爱三重丢失的严峻现实。因此,中国媒体只有在维护女性尊严、营造有正确性别意识的社会环境、促进男女平等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语言和超语言角度评《简·爱》两译本
作者: 胡红荣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赞助人   文化   《简·爱》意识形态   风格   主流诗学  
描述: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敢于同命运和习俗抗争,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的坚强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宗教的虚伪,贵族的奢侈、冷酷与造作。自问世至今,这部小说始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他们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去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中国读者从简·爱身上学到了她的独立精神。读者的厚爱促使《简·爱》的译本不断在中国问世。迄今为止,《简·爱》的中译本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李霁野和黄源深的译本较为有名。它
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及其意蕴
作者: 杜香串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拍   爱情   婚姻   三言   女性  
描述: “三言”、“二拍”是明末拟话本的代表作。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宋元舊篇改編而成的,而許多為明代當朝的作品或是作者自己的創作。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真实生活。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幅展示當時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卷。其中的女性形象尤為引人注目。她們真誠、可愛、勇敢、執著。對真愛的追求不遗餘力,在衝破傳統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勇氣。自擇婚姻、私偕歡好的現象在这里比比皆是。並且有許多女性經過努力獲取了幸福美滿的婚姻,這在當時可謂難能可貴。但由於所處時代的限制,許多女性或因家長的阻撓,或因男子的負心在追求浪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