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在电影改编中的流变
作者: 苏丽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电影改编   女性意识   性别主体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为中国女性文学揭开了满目疮痍的一页,真实地展现“人”之为“性”的生存画面。她用独具慧眼的女性视角从上海、家庭这个窗口窥视整个世界日日上演的浮世悲欢,用艳丽冷峻的笔揭露女性
美国华人女性作家的民族情结
作者: 何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冲突   民族情结   边缘化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是研究华人女性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论文。作者选择,於梨华、查建英、谭恩美作为美国华人女性作家的代表,从文化主题,文本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边缘的多重性,女性文学与封建传统意识四个方面,围绕华人女性作家的民族情结展开讨论。 美国的华人女性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在崛起的文化大国,文化建设是摆在首位的。华人女性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在探讨华人女性文学贡献与不足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无论华人女性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扬还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创作体裁丰富,涉及诗歌、童话、小说、文论和戏剧,而真正使王尔德在文坛名声大噪的是他的童话、小说和戏剧。在这些作品中,王尔德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我们在分析评论这些女性形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唯美主义的视角,还应重视王尔德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的女性主义意识。王尔德在创作早期就对女性十分关注,所以我们在他的童话中看到的女性不再是传统童话中的象征性符号,而是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个体形象。从小说中的西碧儿到悲剧中的莎乐美再到喜剧中的温德米尔夫人等若干女性,王尔德的笔下
清代禁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初探
作者: 刘荣丽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禁毁小说   艺术特色  
描述: 本文以太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的《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文库》(第一辑)中收录的清代十三种禁毁小说为研究基础,以其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按其形象的不同作一系统的分类。从这些女性在小说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作者对她们的基本态度着眼,结合当时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分析作者所持有的创作观念与女性观念。同时,力图考察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艺术特色,探究清代禁毁小说在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单一与不足。
21世纪美国女性电视剧研究
作者: 李丹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21世纪美国女性电视剧   女性形象   “她文化”  
描述: 美国女性电视剧在2000年后出现并迅速发展,它几乎是一个全新的电视剧剧种和社会文化文本。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她时代”也随之而来。美国女性电视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既受到“她文化”的影响,又成为女性主义文化在当今阶段的新尝试和自我完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美国女性剧的出现为美国传统电视剧的固有受众市场划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打破了幻想剧、犯罪剧和医疗剧三足鼎立的态势,成为一匹在美国各大电视节上获奖很多的“黑马”。女主角们的靓丽外表、同一化的职业、群像图景以及被解构了的传统女性
张爱玲、王安忆、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颜柯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艺术   女性生命价值   张爱玲   施叔青   王安忆   女性形象  
描述: 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坛盛开了张爱玲这朵美丽的奇葩,其作品大多是美丽、苍凉的悲剧。她从自身生存生命体验、女性的观察角度和立场,讲述了一个个悲剧故事、刻画了一批发人深思的美丽苍凉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生存价值进行思考和探寻,眼光独到地提出了阻碍女性真正独立自主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女奴”意识,但受思想认识局限、时代发展背景和当时社会环境等诸多影响,张爱玲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哀里并没有能力给女性指出一条阳光大道。 王德威在《落地的麦子不死》一文中,认为大陆的王安忆、
新时期小说知识女性命运书写研究
作者: 蔡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命运书写   知识女性  
描述: 本文以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为研究背景,以我国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命运书写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男女性别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文本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不同性别身份彰显知识女性命运的复杂内涵,通过对文本生产、传播等诸多环节的透析,较为完整地呈现我国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女性命运的心路历程,并探讨相关的历史语境对创作主体的外在影响与内在浸染。本文试图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突破传统文化研究的局限,以女性主义与文本分析为基本研究理论,从文本生产与传播反馈的关系出发,贴近不同性别主体的叙事立场,选取不同时段的叙事内涵,深入
凡俗人世的女性私语:苏青作品创作视角论
作者: 楚琳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青   女性视角   世俗生活   女性言说  
描述: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苏青是一个“另类”的作家,她的创作缺乏厚重的社会意义,偏离于当时的主流意识,关注琐碎的女性的世俗人生。她把文学作为谋生的手段,以女性的视角描绘和记录自己的生活,以其大胆﹑率真的文笔为人所关注。本文试从苏青作品的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上来探讨其创作的特点及影响。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苏青创作题材的选择取决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处的时代环境,苏青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女性的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女性的生存境遇,表现世俗生活中女性的生存挣扎,正视女性的身体欲望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中的一种母性书写
作者: 钱琳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两性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母性书写  
描述: 经过男权社会的改造,母性成为了慈爱、无私的象征,被符号化了。而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品都是按照这符号进行母性书写。进入新时期,在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种反叛式的母性书写,在这种母性书写中,女作家们从各个纬度颠覆传统的母性:突出了母亲作为女性的自然欲望;表现了母亲作为妻子在家庭与社会中对两性关系的重新审视;书写母性之恶,颠覆了“母爱神话”;叙述了母性家族的历史。但反叛不仅仅代表颠覆,女作家们在反叛“正史”的同时,也寻找到了母性的历史,梳理了母性谱系,重塑了母女关系,在颠覆的同时开始构建。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
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
作者: 刘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镜像   留学   欧美   妇女报刊   女性  
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是一段较为敏感和复杂的时期,女性西游是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系列历史事件之一。在这个现实进程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文本事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几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两百多位女性先后负笈欧美,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在域外留有文学作品。在她们走向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借助于西方的“他者”形象完成自我构建,并结合自身的生存体验,进一步发现“自我”,确定“自我”。出国行为就个体而言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当个体汇聚为群体时,研究一类人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则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也可以
< 1 2 3 4 5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