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凌叔华的剧本和陈西滢的小说
作者: 陈学勇   来源: 民国春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牲园   家庭生活   留学生   小说创作   燕京大学   凌叔华   小说家   女性形象   陈世美   剧本  
描述: 小说家凌叔华写过一个剧本,散文家陈西滢写过一篇小说,这对大妇“反串”文体,都是新婚不久1928年的事,如今知道的人极少了。 陈西滢的小说题名《菊子》,将近3000字,是一个“陈世美”式的故事。留学生小胡在日本娶了个温贤柔惠的妻菊子,小家庭生活过得很为单身的留学生们羡慕。后来小胡回国竟作了富户的快婿,不知底细的岛国女子却隔海痴心地苦盼郎归。这故事本身便有几分动人。小胡的同学李先生到菊子家探视,不忍说明真相而局促不安,只得王顾左右而言他。
《金瓶梅》琐议
作者: 舒永衡   来源: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琐议   封建社会   《金瓶梅》   血崩病   悲剧   彩云易散   西门庆   潘金莲   女性形象   宋惠莲  
描述: 李瓶儿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妾.她“生的五短身材,团面皮,细弯弯的两道眉儿,且是白净”,还有一副“温克性儿”.按理说,一个长得美丽而又性格温和的女子,应该找到一个理想的男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然而,封建社会却没有给她这样的命运,而是使她二十七岁就“魂消香断”,悲惨地离开了人间.那么,李瓶儿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呢?小说第十回对她的生活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追思历史直面人生(论韦君宜的小说创作)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风采   生活气息   灵魂裂变   朴素无华   直面人生   浑然天成   时代精神   感情流程  
描述: 韦君宜是位忠于生活、直面人生的作家,她的作品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闪耀着时代光彩。她目光敏锐,社会责任感极强,从不回避现实矛盾,其犀利的笔锋常常无情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和阴暗面,表现了作家对人民命运和祖国前途的深情关注与思考。她精心塑造的老干部形象系列和女性形象系列,丰富并拓展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激情与哲理结合,朴素无华、浑然天成,是韦君宜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色。
冷却后的思考——《废都》得失谈
作者: 曹铁娟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废都   庄之蝶   人物形象  
描述: 排除对《废都》冷与热的舆论影响,联系贾平凹关于小说创作的主张,从作品实际出发,客观地冷静地分析。认为《废都》有得也有失:作品容量较大,包容了各层次人物广泛的主张,美丑融于一炉;具体描述了作家庄之蝶由大名人到殒落的过程,但含有虚无主义的宿命观;观察生活的视角变换较大,然而是互不相干的大杂烩;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逆转历史的陈腐观念。
追思历史 直面人生──论韦君宜的小说创作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风采   生活气息   灵魂裂变   朴素无华   直面人生   浑然天成   时代精神   感情流程  
描述: 韦君宜是位忠于生活、直面人生的作家,她的作品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闪耀着时代光彩。她目光敏锐,社会责任感极强,从不回避现实矛盾,其犀利的笔锋常常无情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和阴暗面,表现了作家对人民命运和祖国前途的深情关注与思考。她精心塑造的老干部形象系列和女性形象系列,丰富并拓展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激情与哲理结合,朴素无华、浑然天成,是韦君宜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色。
陕甘宁边区婚姻法规变动及其启示
作者: 秦燕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法规   文献资料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解放运动   陕甘宁边区   婚姻条例   买卖婚姻   婚姻自由  
描述: 陕甘宁边区婚姻法规变动及其启示秦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曾于1939年、1944年、1946年三次颁布婚姻法规,这三次婚姻法规的内容前后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1939年和1944年两次,在具体条款上有较大的改动。本文试以边区妇女运动发展...
瞿秋白的土家族夫人
作者: 王朝庭   来源: 春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瞿秋白   苗族自治县   中国共产党早期   妇女运动   丁玲   少数民族   土家族   辛亥革命时期   国民政府   孙中山  
描述: 这里所介绍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然而,她却是一位不凡的人物!她,就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少数民族结发夫人——王剑虹。一王剑虹原名淑璠,土家族,1903年生于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古称酉阳州)的龙潭镇。她幼年丧母,其父王勃山,爱文物,谙医道,悉诗文,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同盟会员,曾任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秘书;解放后,先后任川东
莎菲与丁玲的悲剧
作者: 张永泉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悲剧   思想性格   性格特征   丁玲   杜晚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十年代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形象   思想状况  
描述: 尽管丁玲几十年中特别是晚年复出后曾反复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甚至她当年的朋友也站出来为她作证并明确指出莎菲在现实生活中实有模特儿,但只要了解丁玲二十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了解丁玲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就不能发现丁玲与莎菲之间那十分明显的精神联系.就在丁玲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的同时,她就直言不讳地承认,《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稍稍懂事,刚接触社会,一阵碰壁无后,把淤积在心头的对旧社会的不满、反抗而发出的‘绝叫’”.谈到自己当时的思想状况,丁玲说:“我那时候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盲目地
米家山谈潘虹
作者: 范丽庆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家山   山西农村   影坛   动效应   丈夫   影迷   悲剧女性   暗斗   新闻人物   打官司  
描述: 前几年,很多影视界明星不断爆新闻,或明争暗斗打官司,或喜新厌旧弄离婚,有些演员也借此扬名,产生连本人也预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在这不断的“热线新闻”中,大家喜爱的女演员潘虹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这样的新闻人物。当传出她与丈夫米家山离异时,很多影迷无不为这对影坛伉俪遗憾。庆幸的是,潘虹很自爱,从不拿自己与丈夫离婚这件事做文章。 米家山生长于养尊处优的高干家庭。文革中,他到山西农村插队,四年艰苦的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观,至此他才认识到中国有多大,中国农民的生活多么艰辛。之后,他上了美术学院,接着又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当了电
也谈于连和高加林
作者: 龙怀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个人奋斗   悲剧性   于连   借鉴  
描述: 《人生》和《红与黑》都是以政治为经、爱情为纬来编织情节,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的。《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和《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不仅“形”似,而且“神”同,我们通过比较研究,不准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性格塑造、心理刻划、情节结构以及与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形象的设置,都有着对《红与黑》的借鉴。《人生》的创作成就,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继承和借鉴外国文学遗产又一次提供了范例,对于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园地有着重要意义。
< 1 2 3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