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4 条
-
民国时期的女性健美研究
-
作者:
薛艳丽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健美
身体建构
社会建构
影响
局限性
-
描述:
本文以民国时期报道女性健美的报刊为切入点,以女性健美的身体建构和社会建构为两条线索,尝试建构女性健美的立体式图景,并揭示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藉此引申出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时代局限性。女性健美的兴起,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的胜利及南京国民政府扫除积弊的举措和新生活运动,为女性解放扫除了制度障碍并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西式化,都为女性跳出监禁的牢笼,步入社会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世纪20、30年代,女性健美传入中国,各类报刊、健美专刊及女性刊物争相报道健美的女性形象,以及
-
维吾尔女性现代化发展研究
-
作者:
热依拉·艾合买提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疆
维吾尔女性
发展
现代化
-
描述:
女性地位的提升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女性的发展,为女性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顺利参加工作创造条件,由于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特殊的区情和社会环境,维吾尔女性的发展成为了新疆民族工作、新疆社会生活、新疆妇女工作研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新疆跨越式的发展大背景下,影响维吾尔女性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因素也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女性生来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女性和谐健康的发展,是一种完美的境界,维吾尔女性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提高,也是
-
Z村女性日常生活变迁
-
作者:
苏宁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变迁
日常生活
发展
-
描述:
《Z村女性日常生活变迁》一文选取25位各个年代(生于20世纪50、60、70、80、90年代)的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对她们的婚姻、向上流动的途径、教育、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农村女性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Z村女性日常生活最深刻的变迁是:自主权的扩展、个体模式的延伸、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内化。通过对Z村女性日常生活变迁的关注,将落脚点放在Z村女性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并以此找出相关建议去打破发展瓶颈,使Z村女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对Z村女性生活状态的研究与思考也是对西部偏远地区广大女性的研究与思考。
-
朝鲜族女性作家的性意识研究
-
作者:
千京宇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后
朝鲜族女性作家
性意识
变化发展
-
描述:
改革开放之后朝鲜族女性作家大量出现,她们把女性特有的女性主义融入到作品之中,而且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并产生了共鸣。朝鲜族女性作家的创作不仅是对男性中心主义创作的一种新的挑战,而且形成了一种能反映女性权益和幸福的,新的社会文化体系。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后朝鲜族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的性意识研究来反映那个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改革开放之后朝鲜族女性小说大部分都是以爱情、结婚为主题来描述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朝鲜族女性小说的性意识和其表达方式。本文运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分
-
妇女组织公共外交模式初探
-
作者:
陈雪飞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3期秋季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妇女组织或机构所推进的妇女权益事业是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妇女组织或机构在这一公共产品中的贡献力,势必影响该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借鉴费舍尔的公共外交续谱,结合具体案例,对妇女组织的公共外交进行了初步探讨。
-
浅析汉赋中女性角色与价值解读*
-
作者:
许瑞雪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价值
汉赋
-
描述:
两汉四百年时间里,赋成为最流行的文体形式,成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标识,反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时代变化。女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汉赋中有关女性的文学角色近百位,作品中神女、舞女、美女、寡女、怨女、妇女等女性形象从不同视角诠释了两汉女性的角色价值,或托寓政治,或表现自由,或传递伦理,体现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迁。本文从汉赋的发展历程、发展向度入手,从女性角色出现的时代背景着眼,着重阐述女性角色的构成分类,尝试解读汉赋中女性角色价值,以理清时代背景、角色分类与价值传承之间的关系。
-
课本中的“女子情感观”
-
作者:
朱玲玲
来源:
新课程(中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情感取向
现代诗歌
梅拉
刘兰芝
人格魅力
女性艺术
人教版
感观
翠翠
-
描述:
郝思嘉、安娜、艾斯梅拉达、花木兰、刘兰芝……这些光辉的女性艺术形象,或独立执拗或温婉善良或勇敢坚毅,无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思索。其实,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引人注意的女性形象。她们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取向,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击起了一波波美丽的浪花。人教版必修一的现代诗歌单元,我们接触到了郑愁予的《错误》——一首美丽的爱情殇歌。"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作开篇的小序,把镜头切向了诗意朦胧的江南小巷。学生通过探究很容易发现,女子的容颜如花,却日渐老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对父权社会女性想象的解构
-
作者:
王晓宁
任洪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制
爱情婚姻观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权利,中国女性文学不仅改变了父权统治下女性"失语"的状态,还批判了父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不合理规制,解构了男性制造的诸多女性想象。张爱玲、铁凝的小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神圣"、"无私"的母亲形象,冰心、张辛欣指出女人不能以爱情、婚姻为毕生追求。这些文学作品呼吁女性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
-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的女性主义中的女性自我价值重构
-
作者:
黄丽双
来源: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爱丽丝·沃克
女性价值
自我重构
-
描述: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是英美两国大师级的作家,莱辛以她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了女性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自我成长,其中那些极富独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而沃克由于具有既是黑人又是女人的双重身份,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把追求种族平等与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莱辛与沃克都怀有深深的非洲情愫,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浓浓的非洲情怀。这两位作家在刻画妇女形象时都表现出了博爱的人文情怀,在对女性争取自由,追求独立的自我,重构自我的价值方面投入了浓墨重彩。虽然两位作家都拒绝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
-
翻译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观: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
作者:
郭晓飞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主体性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随着解构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等的解构,女性研究者也渐渐察觉到了将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翻译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兴起以及其后的发展,然后通过分析丁玲之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剖析当时的中国女性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观念,以解读丁玲女士追求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的矛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