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难以超越的性别视角
作者: 胡辛   何静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认同   女性叙事   男导演   性别  
描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但是中国男导演的女性叙事,一直难以超越性别视角。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进行了堪称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但这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其后,虽然谢晋、张艺谋一向执著于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但从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他们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其叙述主体,但他关注的却并非女性生命体验。
试论英国文学中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
作者: 欧阳美和   王传举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女性意识   文化主体地位   女性形象  
描述: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人物所表达出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文学中,女性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经历了觉醒、抗争和确立三个阶段。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妇女要摆脱他者的地位,摆脱受压迫的地位,除了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外,更应该关注女性本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只有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
宋词的性别审视
作者: 付以琼   李娟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宋词   男权意识   性别审视  
描述: 以女性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宋词,对女性给予了特别关注,冲破了以男性为表现主题的惯例,显示了一定的进步性。但其中的男性词人由于受到男权社会文化语境性别立场的影响和性别上的隔膜,他们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无论是对才貌俱佳的女性的外在形态描写,还是对性弱情怨的女性内在品质的熔铸,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生理、心理追求而忽视女性的主体意识,流露出词人男权意识的传统积淀。
但丁《神曲》在史诗距离上的变化
作者: 胡琳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文体过渡   《神曲》   宗教因素  
描述: 《神曲》是用第一人称创作的文人史诗,其创新性和文学地位来源于:对宗教神学因素的有效利用,在叙事模式和女性形象塑造上独一无二的创造,以及个人史诗形式的确立。俗语的运用与人物形象的降格则导致了史诗距离的被破坏,从而完成了史诗的自觉过渡。
难以超越的性别视角——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的女性电影叙事管窥
作者: 胡辛   何静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认同   女性叙事   男导演   性别  
描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但是中国男导演的女性叙事,一直难以超越性别视角。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进行了堪称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但这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其后,虽然谢晋、张艺谋一向执著于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但从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他们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其叙述主体,但他关注的却并非女性生命体验。
唐前和唐代诗歌中的女性“情”“性”状况及心理生理疾病探析
作者: 罗嘉慧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和性爱   诗歌   神经官能症   唐前   唐代诗歌   女性  
描述: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有一部分女性形象表现为患有心理生理疾病。《氓》可视为古代女性心理困扰的真实个案。焦母患有爱欲偏离的心理偏执症,并因此而导致家庭悲剧。魏晋女性在诗歌中直言“情”和“性”的愿望及神经官能症的痛楚。唐代反映妇女“情”“性”状态的诗词有道德化和“诗意化”的倾向,作品中女性的神经官能症症状在文人笔下成为美的意象。随着封建文化、文学的成熟与发展,大多数不年青貌美的妇女的情爱、性爱生活的真实状态在文学中逐渐缺席,即使《红楼梦》也没能超越这个中国文学独特的男性话语世界。
原型解读下的后现代文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作者: 曾燕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拉   不确定性   原型   法国中尉的女人  
描述: 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着重分析萨拉这一女性形象。萨拉是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她敢于反抗传统社会,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她用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寻求自己的独立、解放和自由。本文通过分析萨拉的个性和行为中体现出的夏娃原型、替罪羊原型、撒旦原型和再生原型,揭示萨拉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这种四种原型的集合于一身创作技法,也折射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塑造的不确定性。
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坚毅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女性形象塑造   著作者   崔夫人   贤妻良母   好色之徒   嫉妒心理  
描述: 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坚毅《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写曹魏、刘蜀、孙吴三个国家的历史,但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在所有这些国家中,都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由于男性的存在是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有男必有女,因...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意义
作者: 吴美卿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左传》   女性人物  
描述: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两大体系。其对女性形象的刻划是本着“劝惩”这个目的的 ,力图做到“书美以彰善 ,记恶以惩戒” ,并由此形成的艺术意义对后世叙事文学人物的刻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哈代笔下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
作者: 徐圣稚   邹晶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以他笔下的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女性形象为对象,从性爱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