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文明中诞生的恶之花:东野圭吾作品中的女性政治
作者: 袁小媛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东野圭吾  
描述: 东野圭吾作为享誉日本推理界的一颗明珠,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说,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引人注目。本文着重以其作品《白夜行》、《幻夜》为基础,阐述分析此类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背后的社会意义。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作者: 章书瑜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多重性   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无言的爱——《特别响,非常近》中女性人物对创伤治愈的意义
作者: 张晓旭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   非常近》   《特别响   女性人物  
描述: 《特别响,非常近》是弗尔以9.11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说明家人的爱对于受创者走出创伤的重要意义。
创伤理论视角下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李玉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社会   创伤症状   男权压迫   女性人物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处女作《喜福会》大获成功后,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也赢得了美国主流读者群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以江微丽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在战争期间及在美国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小说中江微丽,胡兰等女性人物的创伤经历,挖掘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封建思想以及非人性战争的批判。
《占有》中神话人物“梅卢西娜”的改写与影射
作者: 代玉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影射   改写   女性  
描述: 拜厄特(A.S.Byatt)作为久负盛名的当代英国女性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双重的身份使其在英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其代表作《占有》于1990年一经问世,就因其气势恢宏的叙事结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及巧妙的遣词造句而备受各国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同时在评论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号称“魔书”的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标志着拜厄特文学成就的巅峰。整部小说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拜厄特大量引用前人的经典作品,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前文本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时空。本
解读《刀锋》中三女性
作者: 丛思宇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姆   女性角色   《刀锋》  
描述: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凤凰的涅槃——《简·爱》中伯莎·梅森形象的再解读
作者: 展萍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毁灭   《简·爱》   疯女人   精神重生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是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评论家认为《简·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抗父权统治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了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努力追求与男性平等,并且自尊,自爱的经典的女家庭教师简·爱的丰满形象,以及在此过程中简·爱所遭受的磨难及她成长的心路历程。自作品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对该作进行了剖析。本文作者将以桑菲尔德庄园里经常在夜半时分出现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展开
构建女性文化身份——论《男孩和女孩》中的女孩形象
作者: 黄浩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孩和女孩》   女性文化身份   女孩形象  
描述: 艾丽丝?门罗擅长描写平凡女性人物的命运,刻画平淡生活的真实面貌,被称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门罗不同时期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加拿大社会中平凡女性的命运。本文以《男孩和女孩》的女孩为例,探讨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不断成长、构建女性文化身份的过程,从而表明女性必须认识自我的社会价值并实现自我诉求。
华裔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以《喜福会》为例
作者: 裴新南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文学   中国元素   《喜福会》  
描述: 上世纪二十年代受美国移民浪潮、女性解放的与民权运动的影响,华裔女性文学迎来巅峰时期。女性不再针对男性创作文学,不再用单一的眼光衡量女性的独特和尊严。随着中叶时期女性文学与中国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渗透,华裔女性作家将原本反抗的女性呐喊转移到女性文学创作的新道路之中。在此阶段华裔女性的创作模式已经进入到多元化视角,并且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华裔女性代表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素材,对20世纪华裔女性作家文学创作角度中中国元素特点加以简略说明。
多元化形态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的表现
作者: 王季路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形态   中国女性文学   表现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形态,展示了我国社会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丰富性,凝聚着文学发展的规律。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当代和现代几位女性作家创作风格的变化,从而论述了多元化形态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的表现。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