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21 条
-
女性身份认同探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丁梓津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压抑性暴力
女性身份
自虐
畸形母女关系
-
描述:
本文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钢琴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及拉康˙雅克的镜像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基础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身份认同。 作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大胆的性描写和激烈的政治批判一度在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但这些特点也正是她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刻性所在。 《钢琴教师》被耶利内克称为是自己的“半生传记”。在这部带有自传
-
圣经视角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研究
-
作者:
赵爽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迪士尼动画电影
圣经中的女性
公主形象
-
描述:
随着近年来迪士尼童话电影真人版翻拍热潮的掀起,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公 主形象再次引发人们的回忆和追捧。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已经发生诸 多变化,经历了 “经典时期”、“复兴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前人对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公主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批评领域,而忽视了公主形 象的历史文化根源,从而对不同时期的迪士尼公主产生“一边倒”的评价。 本研究参照圣经文本的解读,借用女性主义神学和原型批评理论探讨各个阶段公主性格变化的合理性,从而构建女性的多样性形象,意在回应女性主义对 迪士尼公主形
-
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家庭意识
-
作者:
刘婷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夫妻关系
家庭
女性的自我意识
个人与家庭间的关系
-
描述:
王尔德有四部社会喜剧代表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不重要的女人》、《理想丈夫》和《真诚的重要》。这几部代表作因总体上突出、明朗的现实性表现手法而与真正意义上的唯美主义作品相去甚远。本文认为王尔德在这几部戏剧的创作中,从家庭领域出发触及到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的不少方面,因而从这个层面看,这几部代表作显现出“由内向外”的手法。这也是本文选 “家庭”作为论述重心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家庭意识”主要指人们在涉及家庭领域时具有的相关认知,有时这些认知在个人的意识观念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甚至成为个人的某些观念和理念
-
《南方周末》(1996-2016)计划生育报道的研究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周末》
女性话语
计划生育报道
-
描述:
我国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在实行三十多年后经历重大调整,从严格控制人口向鼓励生育转变。媒体关于“计划生育”的报道也随之转变。然而,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报道的主流话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而较为忽视家庭和女性受益的出发点。计划生育在必要的国家话语基础上还应该是家庭计划和个人计划。家庭计划是家庭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生育计划、夫妇或个人根据自己的生育意愿安排自己生育子女数量和间隔。其出发点是家庭利益,决策者是夫妇或者个人。更进一步地,计划生育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女性是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媒体应注重女性的声音和话语权,
-
黑人女性的自我探寻之路: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戴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双重压迫
黑人女性观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处于社会边缘的黑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为创作题材,致力于描写黑人文化身份的缺失、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探寻和对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探索,以求找到黑人女性获得真正解放的出路。她的前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通过对黑人女性自我身份探求的描写,不仅集中体现了莫里森一贯的创作主题,而且展示了她不断成长的黑人女性观。 目前对《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这三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判理论以及
-
论当代美国小妞电影对女性回归趋势的再现
-
作者:
颜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后女性主义
小妞电影
回归趋势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女性主义话语在美国大众媒介中甚嚣尘上。它一方面宣称女性已在诸多权利中实现了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则将这种自由和赋权,建筑在消费、性解放和追逐异性恋的基础上。这样实则是以自由平等为口号,通过强调两性的自然差异,将女性重置于固化的传统性别角色中,因此被学界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的“回潮”。小妞电影正是后女性主义的典型文本,生动刻画了美国当代年轻女性如何在爱情、工作、消费、性魅力、瘦身等问题中协调周旋。 小妞电影与后女性主义同时流行于90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互为构成和影响因素
-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形解读
-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
蒋晓云小说研究
-
作者:
张立娜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闺秀文学
蒋晓云
-
描述:
蒋晓云是台湾文坛非常特殊的一位作家。她年少成名,其早期的婚恋题材小说连续获《联合报》小说奖被认为是开台湾“闺秀文学”先河。三十年后重返文坛,以纵横捭阖之势构画了一幅幅民国离散图景,大获好评。 本文第一章对蒋晓云其人台湾“非主流外省二代”的身份、台湾文学史中的“闺秀文学”以及蒋晓云选择离开文坛赴美原因进行介绍,并梳理蒋晓云前期的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书写脉络中的位置。蒋晓云有意将自己和眷村书写中的外省二代区别开来,试图做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发言人,描绘民国离散图景,补足历史拼图。第二章和第三章,运用女
-
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完美体现
-
作者:
范晓萌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
-
描述:
简˙ 奥斯汀是英国18--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当时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的作品从当时到今天200多年的时间里仍然受到包括文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人们的喜爱。简˙奥斯汀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她的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