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英女权思想与女性文学之比较
作者: 罗婷   来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女性文学   女权思想  
描述: 中、英两国的女权思想是人权学说和妇女解放运动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以争取妇女权利为主旨,反对性别歧视,肯定女性自我价值与经验,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两国的女性文学,使它们朝着女权-女性-女人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社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两国的女权思想及女性文学又各具特色。
大龄单身面面观
作者: 王再承   来源: 记者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婚年龄   女职工   男大当婚   建国以前   心理咨询工作   自卑与自尊   妇女组织   婚介机构   家庭暴力   婚姻法修改  
描述: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说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结婚,但婚姻对于人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该依据什么来划分女人婚龄的大小呢?在建国以前,女人是很早就能结婚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向雷锋同志学习”,但同学们中总忘不了雷锋的妈妈是14岁就结婚生下了他的。
从《西关女人》看女人本色
作者: 张晋琼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理   《西关女人》   话剧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自从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喊出“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话,女人便戴上了弱者的枷锁,一直在等待着别人来救助,别人来解放。 的确,由于性别角色的不同,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由于旧的势力对女性的歧视,妇女在生存的旅途上所遇到的磨难也许更值得同情。在充斥着压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与女性塑造
作者: 王艳凤   来源: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觉   自然   川端康成   女性  
描述: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学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 ,在其人生旅途中女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 ,因此 ,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 ,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 ;另一类是他带着复杂的感情 ,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 ,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 ,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 ,即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与感觉密切结合在一起
论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上)
作者: 陈瑶   来源: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主义文学   新时期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时期   女性悲剧命运   真正意义  
描述: 女性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股影响颇大的思潮。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只有具备“女性作者”和“女性意识”的特点,方能列入女性文学的范畴。新时期女性文学是对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具有启蒙和拓荒的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开端,她
步履维艰的中国女子——由丁玲笔下的女性看妇女解放
作者: 卢雪云   来源: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解放   道路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妇女问题为作家们普遍关注。女作家丁玲也是如此。她通过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几代中国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征途和心理历程。
步履维艰的中国女子--由丁玲笔下的女性看妇女解放
作者: 卢雪云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妇女问题为作家们普遍关注.女作家丁玲也是如此.她通过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几代中国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征途和心理历程.
纽约女郎
作者: 苏新连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兔子四部曲   巴塞尔姆   同学聚会   厄普代克   多产作家   国家图书奖   美国当代作家   女权主义批评   普利策文学奖   文学技巧  
描述: 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是一位总是让评论家"落伍"的多产作家。截至1997年底,关于厄普代克的评论著作已经有二十五六部之多,对于一个仍然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来说,这应该是极不寻常的。由于厄普代克的多产,现有的评论很快就变得"过时"了。自从1984年罗伯特·代特威勒在美国著名的作家评论系列丛书中出版了关于厄普代克的十分有价值的评论以后,厄普代克又创作了至少十七部作品。迄今为止,厄普代克已经有近五十部作品问世。这其中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论和诗歌。厄普代克于1932年出生于美国宾
林语堂的女性观
作者: 邵娜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他的思想文化背景与同时代的作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在看待中国女性时就有了别样的眼光。林语堂以女性为主角创作了七部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把女性的地位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她们不仅有青春靓丽的容貌,还有古老传统的美德,是天下完美女性的化身。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不需要借助一个"叙述者"来替她们讲述她们的故事,而是亲自登上舞台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她们不论处在什么样的艰难时世,不变的仍是她们的浪漫情怀。林语堂的这种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
莎士比亚矛盾的妇女观
作者: 杨洁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妇女观   矛盾  
描述: 在莎士比亚的第一时期创作的剧作中 ,女性都是高举反封建专制的大旗 ,追求自由、平等的勇士。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是进步的。而在他第二时期剧作中 ,他却把女性都描写成“祸水女人”或弱女子 ,这是传统的妇女观 ,是与他第一时期创作中所体现的妇女观相矛盾的
< 1 2 3 4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