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20 条
-
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
-
作者:
于力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作家
女性小说
妇女形象
艺术风格
劳动妇女
作品
女性形象
创作阶段
短篇小说
-
描述: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丁玲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从丁玲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丁玲女性小说的艺术风格,并对丁玲女性小说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
浅谈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
-
作者:
魏云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保护法规
保护问题
社会生产劳动
经济体制改革
人类自身再生产
特殊使命
经济效益
女职工劳动保护
新阶段
特殊保护
-
描述:
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是随着妇女大量涌入工业生产岗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而出现的。由于妇女有着特殊的生理机能和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特殊使命,在参加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同于男子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要,构成了女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特殊保护问题。建国几十年来,工会在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中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全总女职工都会同妇联、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为维护广大女职工的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推向了社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现就当前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方面的几
-
增强凝聚力 发挥妇女的群体优势
-
作者:
张润玲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奋斗目标
中国妇女
自身解放
主要表现
妇女组织
群体凝聚力
群体意识
妇女解放理论
群体优势
-
描述:
妇女的解放程度虽然归根结缔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但妇女解放决不是一个自然完成的过程,它需要妇女自身不懈的斗争和追求,需要妇女整体的不懈斗争和追求。从条件上说,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广泛普及,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先进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为中国妇女赢得自身的完全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妇女自身求解放求平等的能力还比较弱,主要表现之一是广大妇女缺乏群体意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仍处于松散状态而没有显示出自己的群体优势。因此,要提
-
“妇女禁赌协会”好
-
作者:
谢伟强
来源:
乡镇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禁赌
初步形成
高峰期
投案自首
政府组织
互相监督
妇女组织
精神文明
赌博
-
描述:
一度时期来,梅县程江乡赌风甚猛,高峰期时群众参赌率高达30%。赌额少则一元、五角,多的上万元。面对赌风,乡党委、乡政府组织了几次突击行动,抓了一批,但赌风仍未彻底刹住。 1989年冬起,该乡和各管理区共成立了16个“妇女禁赌协会”,共有236个成员,初步形成了妻管夫、母教子、妯娌之间互相监督的禁赌网络。在妇女禁赌协会的促成下,这个乡的赌风基本刹住。一年来,全乡有33处赌点自觉取缔,有274名染有赌博陋习的人不同形式的承认错误或投案自首。笔者不禁为这个“妇女禁赌协会”叫好! 赌博是一种社会恶习,不仅有悖精神
-
各地妇女支援绥远抗战及对内蒙古妇女运动的影响
-
作者:
李淑芳
崔燕玲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蒙古妇女运动
影响
妇女界
绥远抗战
-
描述: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绥远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援绥抗战热潮,这其中又以中国妇女界尤为突出。本文着重就各界妇女援绥抗战的行动、表现、原因以及对内蒙妇女运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
-
各地妇女支援绥远抗战及对内蒙古妇女运动的影响
-
作者:
李淑芳
崔燕玲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蒙古妇女运动
影响
妇女界
绥远抗战
-
描述: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绥远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援绥抗战热潮,这其中又以中国妇女界尤为突出。本文着重就各界妇女援绥抗战的行动、表现、原因以及对内蒙妇女运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
-
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
-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三言”
女子
男子
命运
丈夫
婚姻
衙内
冯梦龙
女性形象
-
描述:
妇女问题,从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有文学史以来,许多作家都创作过反映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作品,塑造了不少动人的女性形象。晚明杰出的通俗文学家、短篇小说艺术巨匠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提出了比较自觉、进步的妇女观,而且在他编写的“三言”中,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与心态,描绘了她们的优良品质与聪明才智,表现了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有着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可以说,冯梦龙在文学反映妇女主题的问题上,既是前人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又对后代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
《中国妇女运动》评介
-
作者:
郭双林
来源:
民国档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
外国侵略者
近代意义
辛亥革命时期
妇女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妇女史
-
描述:
吕美颐、郑永福同志的《中国妇女运动《1840—1921》一书选取了从1840年到1921年这样一个历史断层,力求客观地揭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其规律与特点,因而是一部有特色的中国妇女史专著。立足点较高是该书的第一个特色。中国近代妇女运动肇于何时?有人认为是太平天国时期,也有人认为是辛亥革命时期。作者在书中不囿于成说,通过对妇女运动应当具备的基本因素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考察,认为妇女问题虽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却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而兴起的。但是,在中
-
《渴望》促进妇女理论的研究
-
作者:
王黎琴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妇女解放
学生会
中国妇女运动
民族美德
传统规范
开电
参照系
自我塑造
中国女性
-
描述:
1月23日,本院文史教研室和学生会联合召开电视剧《渴望》座谈会,从妇女理论与妇女解放的角度集中探讨了刘慧芳作为生活人物的社会意义.刘慧芳将把中国妇女运动引入歧途还是现代中国女性自我塑造的参照系,她
-
试论女职工的特点
-
作者:
那贵玲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试论女职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