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23 条
-
湘西土家族女杰 中国妇女解放先驱——向警予的妇女解放和妇女运动思想探论
-
作者:
王炯华
向玉竹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定一
妇女运动思想
湘西土家族
中央委员
中国妇女解放
无产阶级革命家
蔡特金
武汉
向警予
共产党
-
描述:
向警予这位湘西士家旅女杰、中国妇女解放先驱英勇就义60周年了。她虽然英年早逝,只活了短短33个年头,但是,正如陆定一所赞颂的那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首任妇女部长,被誉为“中国的蔡特金”,武汉的“老大姐”。她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
-
民国初年的妇女参政
-
作者:
张莲波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参政
资产阶级革命
政治学
政治运动
妇女参政
民主主义
议员
参议院
人权学说
反对者
-
描述:
中国妇女参政,作为政治运动来说,始于民国初年。戊戌变法以来,妇女界在天赋人权学说影响下,产生了参政意识,但还没有成为主要思潮。当时妇女的觉悟完全是“女国民”的觉悟,她们把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
-
《红楼梦》与女性学
-
作者:
林锦鸿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红楼梦
文化人类学
贾宝玉
曹雪芹
女性文学
林黛玉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女性学研究
-
描述:
女性学七十年代初才兴起于美国。它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必须研究有人类以来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女性的特点和潜在能力等。它是以女性和与女性有关的问题为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以往的“妇女问题研究”不同,如日本《女性学入门》一书的《编者序》所说:“它不仅研究与女性有关的各种问题,而且把女性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女性学广泛涉及到文化人类学、社会学、
-
关于中国妇女问题的研究综述
-
作者:
刘玉瑛
来源:
理论前沿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服务台
妇女问题
科学内涵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研究综述
政治解放
主要观点
妇女解放理论
-
描述:
,走上服务台就是解放了妇女。这种片面、狭义的理解,影响着妇女解放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此作了进一步探讨,主要观点如下: 1.“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应有不同的科学内涵。在私有
-
辛亥革命前夕的妇女运动
-
作者:
行龙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
留学生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辛亥革命史
同胞
东京
中国近代社会
家庭
辛亥革命前夕
-
描述:
辛亥革命前夕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岁月,与此相应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即出现了一些异于往古的变动。妇女运动是当时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潮流,它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且对于妇女积极投入辛亥革命及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前的妇女运动,对于辛亥革命史及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
妇女运动的兴衰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快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妇女运动的兴衰
-
台湾的妇女运动
-
作者:
冬菲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台湾的妇女运动
-
女干部现状思考
-
作者:
杨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干部现状思考
-
浅谈“莎菲型”女性和“时代女性”的美学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莎菲
现实主义
丁玲
茅盾
现代文学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
浅谈“莎菲型”女性和“时代女性”的美学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美学价值
贞贞
莎菲
章秋柳
陆萍
现代文学
人物画廊
时代女性
群象
-
描述: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