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格局别致而多有新意的学术著作——评《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
作者: 吴敏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评   文学生产   格局别致   东山谢氏   多有新意  
描述: 周淑舫教授的新著《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在"六朝东山谢氏家族"全新学术观点的观照下,既系统地阐释了家族文学生产的宏大规模与创作成就,又鲜明地诠释了"咏絮才女"谢道韫是家族文学生产的亮丽风景,她的"林下风"助推着明清女性文学创作走向高潮。东山谢氏家族于六朝三百年间维持在名门的极限水平上,是"文义赏会"家族教育浸润的必然。让女性走进家族文学而多有新意的学术著作,值得一读,值得品位。
林译小说中的女性观——以《迦茵小传》为例
作者: 孙倩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迦茵小传》   重构   女性文学  
描述: 林纾是中国近代小说翻译界的巨擘,其译作对中国近代文学的革命,乃至中国的社会革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迦茵小传》来说明林纾对女性的形象重构.
李清照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现代观照
作者: 范友悦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自我意识   现代观照   女性  
描述: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作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而言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她唤醒了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李清照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既受家庭环境和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同时又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论宋代女性词作中诗文典故的作用
作者: 谢穑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作   诗文典故   化用  
描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宋代女性词作是女性文学的一座高峰,这与宋代女性词人广泛继承前代的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她们善于化用前人的诗文典故入词,表明自己的心迹,抒发自身的情感。
从女性本位角度论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异同
作者: 韩梅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女性本位   相似   差异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的悲喜命运,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追寻,凸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显然是对张爱玲这一书写传统的继承,但她又有自己的发展。她在女性关怀方面更理性,也更现实。
从女性视角看张洁作品中男性形象情感的嬗变
作者: 岳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视角   情感嬗变  
描述: 张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上最引人注目、最富争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以个人生命体验为基础,不同时期的创作轨迹就是她的生命轨迹。本文从女性文学视角来分析张洁对作品中男性形象从渴望到寻找到失望的情感的嬗变过程。这一方面标志着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
通向自我认知的日记体写作:简评《阿娜伊斯·宁日记》
作者: 王旭霞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自我   《阿娜伊斯·宁日记》   日记体写作   追寻  
描述: 阿娜伊斯·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和日记作家。她的代表作《阿娜伊斯·宁日记》翔实地记录了她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它涉及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尤其凸显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不断成长.并最终追寻到最本真的自我。
通向自我认知的日记体写作:简评《阿娜伊斯·宁日记》
作者: 王旭霞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娜伊斯·   成长   宁日记》   追寻自我   日记体写作  
描述: 阿娜伊斯·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和日记作家。她的代表作《阿娜伊斯·宁日记》翔实地记录了她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它涉及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尤其凸显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不断成长,并最终追寻到最本真的自我。
何处是归程:解读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庐隐小说   知识女性  
描述: 庐隐是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代女作家群的杰出代表,她凭借“问题小说”与冰心齐名。庐隐的作品总是透出悲哀的意味,是一位悲哀的叹美者。本文试图从情与理、爱情与婚姻、传统与现代等几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性性别立场来探究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以此为视点来探视庐隐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
90年代以来萧红研究述评
作者: 王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红研究   述评   90年代以来  
描述: 90年代以来的萧红研究逐渐摆脱政治、伦理评判的窠臼,研究者多从审美的角度,综合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从比较文学、女性文学、叙述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意义等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使得此阶段的萧红研究开始走向多元。但研究中亦存在着外部研究重于内部研究,重复研究过多,对作品整体观照不够等缺陷。
< 1 2 3 ... 27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