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共产党与中国妇女解放(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而作)
作者: 罗琼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国共产党与中国妇女解放(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而作)
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索引:1990年5月一12月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索引:1990年5月一12月
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索引:1990年1月一5月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索引:1990年1月一5月
雪尔利与加罗琳
作者: 张耘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妇女形象   勃朗特   女子   现实主义作家   夏绿蒂   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一位作家夏绿蒂在一百多年前就以自已不懈的创作,表达了妇女争取自身的独立自主权利的崇高理想。在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给我们留下的多采多姿的女性形象的画廊里,最为人们所
情感态度的转换:试评蓝玉小说创作
作者: 邵德怀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后巷   人性   小说创作   社会历史   情感态度   蓝玉   作品   尤今   女性形象  
描述: 蓝玉是新加坡华文女作家,著作颇丰,在海外有一定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蓝玉的《她终于走了》、《跳不出后巷的女人》、《被罪恶吞噬了的人》、《龙飞凤舞》、《另一个旅程》和《鱼塘填土的日子》等作品展开。这些都是蓝玉自己喜欢的篇什,能反映她的写作历程,窥见她的创作演进。本文所作此番考察,将努力揭示她创作的情感转换(一种发展),这对研究蓝玉今后的创作,将有所裨益。 应当注意蓝玉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的创作特征,在她身上最先表现为对社会女性的塑造和关怀。与几乎同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坛
《婚姻家庭社会学》出版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岗位培训   多角度   中国妇女运动   婚姻家庭   家庭社会学   妇联工作   妇女干部   发展变化   女性解放   有关问题  
描述: 为了提高妇女干部的素质,使妇联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妇女干部学校联合编写了妇女干部岗位培训系列教材。全套书共三本:《女性解放概说》、《中国妇女运动支》、《婚姻家庭社会学》。其中《婚姻家庭社会学》一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研究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有关问题。着重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对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
作者: 曹正文   来源: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女作家   作家评论  
描述: 本书介绍了从《诗经》到近代的几十位性文学家,同时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女性形象作了细腻入微的分析。
试论新加坡作家尤今的小说创作
作者: 邵德怀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女性作家   接受者   王安忆   小说创作   新加坡   社会文化   文体风格   尤今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以来,操持具有明显女性性度特征的笔调,游弋于小说领地的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方面几乎无一例外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来自现实的血腥击破了她们的美丽梦幻,或者来自本文内部的挑战驱使她们改弦更张。真正能凭藉具有十分鲜明的女性性度特征的风格,在历史上占据较高地位的女性作家,在华文文学宽阔天际中只能说寥若星辰。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糊墙纸   妇女作家   夫妻关系   妇女权利   黄色   妻子   女性   夏娃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人   妇女文学   夏洛特   吉尔曼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男权中心   一个女性   金斯   妇女权利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 1 2 3 ... 27 28 29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