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篇小说的开拓者--茅盾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阶段的故事》   开拓者   “时代女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小资产阶级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   长篇小说  
描述: 茅盾以小说《蚀》的发表蜚声于中国文坛,之后,他写了《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等长篇巨著。他的小说,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艺术典型,富有匠心的艺术结构,深刻细腻的心理描绘,来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茅盾的主要贡献是提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十年来民族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的“时代女性”的形象。
论奥菲利娅
作者: 陈伯通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菲利娅   矛盾冲突   鲜花   恶势力   性格特征   爱情   莎士比亚   玫瑰   哈姆莱特   评论家  
描述: 奥菲利娅也许要算是莎士比亚女性形象中最引人同情的一个了。德国诗人海涅称她为“可怜的奥菲利娅”;英国批评家赫士列特把她叫作“五月的玫瑰”,“过早萎谢的鲜花”,说她是“几乎纤巧动人得不能加以讨论的人物”。(《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217页)大约是因为过分沉浸于同情之心,历来论家谈到这一形象大多语焉不详,未作细致分析,生怕有损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印象。
论奥菲利娅
作者: 陈伯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菲利娅   矛盾冲突   鲜花   恶势力   性格特征   爱情   莎士比亚   玫瑰   哈姆莱特   评论家  
描述: 奥菲利娅也许要算是莎士比亚女性形象中最引人同情的一个了。德国诗人海涅称她为“可怜的奥菲利娅”;英国批评家赫士列特把她叫作“五月的玫瑰”,“过早萎谢的鲜花”,说她是“几乎纤巧动人得不能加以讨论的人物”。(《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217页)大约是因为过分沉浸于同情之心,历来论家谈到这一形象大多语焉不详,未作细致分析,生怕有损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印象。
农村婚嫁移风易俗状况调查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论坛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重影响   多种形式   显著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   农村青年   经济条件   服务组织   人均纯收入   深入调查   总结经验  
描述: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婚事费用剧增,婚礼奢办严重,已成社会“公害”。自去冬以来,我省各级妇女组织狠抓了农村婚嫁方面移风易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总结经验,把移风易俗工作深入、特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最近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对我省14个市、地,16个县,50多个乡,150多个村和728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农村婚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了归纳和分析,认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文学书简两则
作者: 陈思和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书简   女作家   新时期文学   现代人   性暴力   代表性   作品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一、致陈幼石陈幼石先生: 大扎已拜读。你在信中对竹林小说的评价,勾起了我的一些想法。你问我,“在现代意识中竹林的作品有没有什么代表性?抑或是你觉得她写的那些小虫、小女,不登历史之大雅之堂,故此不值得提上文学批评的高度来讨论?”这些问题本该是可以深入讨论的题目。可是在你访问中国期间,你忙,我也忙,一直没有能够坐下来认真地聊聊。现在你已经回国了,我想答应朋友的事还是应该兑现的,所以就利用这封信,简单谈谈
1982—1985年小说发展轮廓描述
作者: 沈义贞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痕文学”   迷人的海   沙灶遗风   无主题变奏   知青作家   你别无选择   陆文夫   主潮   “意识流”   铁凝  
描述: 研究当代文学的同志常常感到一种苦恼:当代小说的信息量太大了。搞当代的在进入正式的文学研究之前,首先要做大量的披沙筛金的工作,往往在我们刚刚弄清了某一种小说主潮的脉胳,再抬头望望眼前的文坛,则又是一派崭新的、陌生的景象了。1976—1982年间,我们曾激动不安地追踪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女性文学”、“大墙文学”、“改革者文学”……等等嬗度的轨迹,就在我们对现实主
要正确开展反错误倾向的斗争——纪念“八七”会议六十周年
作者: 张天华   来源: 探索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右派   领导机关   右倾投降主义   中国革命   青年运动   错误倾向   九二四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陈独秀  
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很短的时间里,革命力量便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为了配合革命战争,不少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当革命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起来了,当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叛变了革命,由于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领导机关中占了统
要正确开展反错误倾向的斗争——纪念“八七”会议六十周年
作者: 张天华   来源: 探索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右派   领导机关   右倾投降主义   中国革命   青年运动   错误倾向   九二四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陈独秀  
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很短的时间里,革命力量便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为了配合革命战争,不少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当革命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起来了,当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叛变了革命,由于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领导机关中占了统
< 1 2 3 ...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