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独特的经验造就独特的声音:试论阅读经验对莫言创作流变的影响
-
作者:
田正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流变
莫言
阅读经验
-
描述:
莫言堪称中国新时期文学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从《欢乐》到《丰乳肥臀》,从《檀香刑》到《生死疲劳》,莫言不断给读者和评论界带来崭新的阅读审美冲击。同样,莫言也是一位饱尝评论界口水的作家。当前评论界对莫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和局部性考察两大类。纵观莫言研究的现状,众多研究论著和论文主要集中在对莫言创作的艺术感觉、童年视角、审丑表现、民间立场、语言风格、女性形象等方面的论述。极少有专著对于莫言前后期作品之间的艺术衔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细致探讨,而从阅
-
Woman: A Constructed Being
-
作者:
侯雁林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牧歌》
菲利普·罗斯
人文关怀
女性
-
描述: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写作技巧和主题内容都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关心人类历史,关心历史的和当代的人类生活状况。因此他的主题是富有人文关怀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他的男主人公都是美国的犹太移民。他们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获得美国社会的尊重。所有的女性都是非犹太人。她们中除了两位是主人公外,其他都是非主人公。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她们都支撑整个社会和世界的一半天。因此,罗斯给予了她们密切的关注、细致的描述。他注意到了她们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遭遇、受压迫的地位、
-
陈烨小说研究
-
作者:
林雅蕙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治疗
陈烨
社会关怀
自我探索
自我解放
-
描述:
陈烨(1959-)出生於台南府城大家族,她的小说创作与成长背景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她的创作历程结合了个人的生命经历,乃至於家族、国族记忆,因此小说展现了独特的一面。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说明论文选择台湾女作家陈烨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第二章简论陈烨生平、作家的成长史及创作史。第三章至第五章分论陈烨小说所呈现的三个主题「小人物的悲歌」、「家世与情感记忆的自我探索」及「时代与性别的解放」。探讨陈烨小说中的社会关怀、家世与情感记忆等元素不断出现的原因;也从作家自身的探索过程论述小说书写时代禁忌作为反思历史、形塑非传
-
思考、觉醒与超越: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
作者:
苗禾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觉醒
思考
爱德娜
-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先驱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以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合时宜”的思考与文学书写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路易斯安娜州为背景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为她赢得了
-
救赎之路
-
作者:
戴小清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恶魔
玛格丽特
永恒女性
沃兰德
-
描述:
M·A·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20世纪俄罗斯的天才作家,他的创作充满神秘色彩与传奇性,其巨著《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以巧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西方和俄罗斯被誉为“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峰”和“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塑造永恒女性形象玛格丽特以及恶魔形象沃兰德对大师的拯救、对整个社会的救赎,表现了对社会历史环境剧变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探索信仰缺失、精神危机出现时人类该如何走上救赎的道路
-
许鞍华电影研究
-
作者:
刘云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注
许鞍华
电影探索
人文关怀
-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导演的重要代表,是香港影坛近几十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华语影坛上享誉中外的一名女性导演。涉足影坛30多年以来,许鞍华共执导了22部作品,影片广泛涉及多种题材与类型,创造了香港影坛上一个缤纷多彩的影像世界。许鞍华的电影是香港影坛里的一朵璀璨奇葩,对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尝试从许鞍华的创作环境出发,细致考察其作品,分三个部分对许鞍华导演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述,力求对其影像的表现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阐释。 香港无线电视台、娱乐化的大环境及
-
《良友》画报时政新闻研究
-
作者:
许卓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责任
时政新闻
《良友》画报
中国期刊史
办刊思想
-
描述:
《良友》画报由伍联德创刊于1926年2月,终刊于1945年10月,发行量最高曾达到45000余份,代售处遍及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及地区,无论是从出版时间、发行范围、发行数量、报道内容等各个方面看,《良友》画报都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良友》画报是中国期刊史上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刊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最近几年国内学者才逐渐开始对《良友》画报进行研究,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都市文化、女性形象、时尚等方面,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人们对《良友》画报的时政新闻却关注不多,因此本文从时政新闻角度对《良友》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摩登都市人
-
作者:
陈艺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人物形象
都市人
-
描述:
上海给人们的印象从来都是芜杂的,它是繁华的十里洋场,冒险家 追逐的乐园,流连于声色场所中摇曳多姿的女郎,资本主义罪恶的工厂…… 可以说,在内地的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摆脱古典状态的时候,上海已经以其优 越的地理位置、开辟的租界、外来先进文化的渗透等等因素一跃而成为东方的 大都市。这种迥异于传统的都市生活给生活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从视觉到心 灵都带来了不小的刺激,他们笔下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都市的气息, 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文学与时代从来都是不能分开的,文学是时代的感性反 映,时代的变化由文学的细枝末
-
田纳西·威廉斯:我是人文主义者!:从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人物分析其人文主义
-
作者:
李伟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性恋人物
田纳西·威廉斯
人文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作为美国文坛上久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一直以来因为他的深入人心的剧作而广受好评,也因为他对社会阴暗面的执着关注而饱受争议。他的关注焦点是一个由同性恋和女性构成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特殊群体。在他的剧作中,他把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永远的主角,展现他们在社会边缘的苦苦挣扎,关注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助,传达他们对于宽容、理解以及爱的渴望。在这种关注之下,蕴藏着他的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本论文旨在从田纳西·威廉斯的三部主要剧作--《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
-
权力和尊严的追求与失落
-
作者:
康银宝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尊严
疼痛
权力
毕飞宇
男性
-
描述:
近二十年来,毕飞宇稳扎稳打,创作成绩可谓有目共睹。其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先锋和现实主义写作两个时期。转型后的毕飞宇关注世俗生活,以饱含感情的笔调书写世态人情,展现人对权力的追求和在权力挤压下的痛苦挣扎、人对尊严的维护和受挫后的压抑,以及面对现实命运的无奈与疼痛。目前对毕飞宇的批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题、文本内容与形式以及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并且以女性人物形象的评析居多,对男性人物的整体论述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本文首先对有关男性气质、权力和尊严的观点与概念作一简要介绍。其次,结合这些理论,以文本细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