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端木蕻良1930--40年代文学叙事中的心理情绪和回归意识
作者: 朴正薰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意识   东北原始文化形态   心理情结   端木蕻良   大地自然  
描述: 端木蕻良是一位在文学史上既陌生又熟悉的作家。端木蕻良的成名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和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在发表当时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但因种种理由端木蕻良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被处于非主流状态,人们对他文学作品的观点越来越陌生了。与此相反,人们一提起著名女作家萧红,不少人就会联想到端木蕻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端木蕻良的私人情况影响到公众对他文学的评价和研究。当然与过去相比,目前学术界对端木蕻良的研究已获得了值得注目的成果。这些研究已经证明了端木蕻良的文学作品给中国现代文学添加了有价值的意境,但至今对端木
严歌苓小说与影视剧改编对比研究
作者: 付欣平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影视改编   严歌苓   小说  
描述: 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此时兴起的大众文化成为了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存的文化形式,而影视做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它运用声像并存的立体化感知优势,逐渐占据了大众文化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小说的创作主体看到了文化市场广阔的空间,小说家们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以及提高自己社会声誉的机会,他们的写作开始越来越主动地靠近电影创作,作品越来越迎合观众的喜好。严歌苓作为编剧出身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的小说本身具有影视化元素,视听化倾向,因此为改编成影视剧提供了可行性
莫里森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其早期小说创作
作者: 章萱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人   非裔   文化认同   莫里森   女性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文坛上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通过小说这一艺术途径,反映了非裔黑人在美国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生活,族裔文化身份是莫里森写作的标志。本文立足于其早期创作的三部作品:《所罗门之歌》、《秀拉》和《柏油孩子》,结合斯图尔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本质观和建构观两种观点,具体分析这三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生命探索,试图较为全面地理解莫里森的文化身份认同。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的莫里森的个人生平、文学创作以及国内外对她的研究状况,进而提出“文化身份”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莫里森在创作之始就流露出了对于非裔黑人
以“巧巧桑”形象为例论普契尼歌剧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艺术特征
作者: 何琼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人物塑造   巧巧桑   歌剧形象   音乐刻画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最后一位歌剧作曲家,也是继罗西尼和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不朽的歌剧作品至今仍在世界各大歌剧院和音乐厅中幕幕的上演着。在普契尼一生的歌剧创作过程中,创作了三部具有异国情调的歌剧---西方拉丁风格的《西部女郎》、东方风格的《蝴蝶夫人》和《图兰朵》。在这三部异国风情的歌剧中,日本优雅风格的《蝴蝶夫人》和中国尚美风格的《图兰朵》都具有神秘的东方色彩和情调。普契尼用自己独特敏锐的眼光和视角,为西方人呈现了两幅具有东
从《隋唐演义》看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演化
作者: 丁爱花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情   《隋唐演义》   编创方式  
描述: 《隋唐演义》是褚人获编撰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主要叙述了隋朝英雄反隋的故事和隋炀帝与朱贵儿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两世情缘。 以《三国演义》为滥觞的传统历史演义小说,其主要的编创方式是因循创作;《隋唐演义》继承了这一编创特点,但其审美追求转移到“奇趣雅韵”的世情趣味上,小说中也出现了重情的倾向。随着时代与文学传统的变化,以《隋唐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在文本中注入大量细腻的情感,强调“人情”的存在:女性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才貌双全,成为情感的象征;帝王形象转变为“风流天子”;草莽英雄故事中开始关注英雄个人的内
可视的帝国
作者: 莫传笈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期   大英帝国   宗主国文化  
描述: 本文试图从帝国形象出发,探究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帝国”的表象(representation),捕捉帝国形象在大英帝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强调帝国的可视性,考察帝国意识和帝国氛围。所谓“帝国形象”是指关于“帝国”的思想、意识形态在文化、视觉上的具体表现。帝国形象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通过文本塑造,还有油画、雕塑、工艺品、宣传册、地图、平面广告等。本文按照帝国的构成要素,把帝国形象的题材分成“君主”、“军事”、“多种族关系”三类。第一章“君临天下”主要讨论的是大英帝国君主的形象。重点考察维多利亚女王在其在
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
作者: 李玉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思想   价值重建   夏目漱石   文学思想   则天去私  
描述: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遽哲学思辨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杰出作家,是人类自由思想的代表。在十二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创作了十五部小说、两部文学论著,大量随笔、汉诗、俳句以及评论文章,表现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精神文化丰碑。潄石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文明批评、存在问题、个人本位、女性观、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作用以及宗教思想等。应该说,漱石所表现的主题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与探索。本论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通过文本
《金瓶梅词话》中妻妾形象及其家庭伦理
作者: 王晖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庞春梅   金瓶梅词话   李瓶儿   家庭伦理   吴月娘   潘金莲  
描述: 《金瓶梅词话》将市井女性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并通过西门庆家庭众妻妾的形象展示出了《金瓶梅词话》所描写的晚明时期的家庭伦理。其中具体就伦理制度、立嗣观念、婚姻文化和两性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阐释。全文共分八章:上编第一章,官僚家庭的出身背景的吴月娘所具有的世俗与传统交织的性格特征形成了情欲压抑下的扭曲心理。上编第二章,在炎凉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潘金莲,以她善良、凶恶、嫉妒、怯懦、抗争、妥协等矛盾的性格特征及她情欲放纵的变态心理。上编第三章,四次婚姻的坎坷追寻,使富艳、温厚、痴情的李瓶儿苦苦追求着她内心的幸
林纾对狄更斯小说的文化改写: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作者: 张婷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狄更斯   翻译   林纾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林纾是我国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也是翻译狄更斯作品的第一人。从1907至1909年,林纾和魏易合作,先后翻译了狄更斯的五部小说:分别是《滑稽外史》(现译为《尼古拉斯•尼可贝》)、《孝女耐儿传》(现译为《老古玩店》)、《块肉余生述》(现译为《大卫•科波菲尔》)、《贼史》(现译为《奥利弗•退斯特》)、《冰雪姻缘》(现译为《董贝父子》)。 本文通过对林译本《块肉余生述》与原作《大卫•科波菲尔》进行对照阅读,试图发现翻译文本与原
论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
作者: 王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女性意识   昭君形象   昭君文化  
描述: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君形象,古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论文将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二十世纪昭君形象的主要类型,揭示昭君古今形象新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梳理历史上的王昭君与二十世纪以前文学中的昭君形象。分别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大角度进行概括,史书中的昭君形象略显单一,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丰富多彩
< 1 2 3 ... 250 251 252 ... 255 256 2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