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0 条
-
以革命者的情怀追求美,探索美-丁玲审美理想初探
-
作者:
李亦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革命者
丁玲创作
追求美
作家
莎菲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短篇小说
-
描述:
被国外称为“中国革命的女儿”的丁玲,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漫长的文学道路,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写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以及评论。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长达二十多
-
“薄命司”中又一魂:《红楼梦》莺儿形象试析
-
作者:
窦剑蓉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宝钗
独立的人格意识
《红楼梦》
贾宝玉
奴隶
司棋
小姐
试析
女奴
丫环
-
描述:
在《红楼梦》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体系中,莺儿历来是一个不大为人瞩目的人物。在那部长达百余万字的巨著中,有关她的文字不过寥寥数千,份量可谓轻矣!然而,正如浩瀚的海洋是由涓滴细流所汇集的那样,鸿篇巨制也同样离不开次要人物的描绘。莺儿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内涵和认识意义。正是她以自己特殊的悲惨命运,演出了一幕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奴悲剧,为那首封建末世的挽歌,增添了一支小小的插曲。
-
文学艺术家的心理定势
-
作者:
梁安全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花园街五号
文学艺术家
陆文婷
古典戏曲
崔莺莺
杜丽娘
文艺现象
林黛玉
心理定势
-
描述:
在新时期的艺苑里,人们惊讶地发现,《灵与肉》《绿化树》《花园街五号》《乔厂长上任记》和《故土》等一大批作品,都隐含着我国古典戏曲和小说的“才子淑女”或“英雄才女”的传统格局;同时,人们还发现,当代的陆文婷、童贞、冯晴岚和袁静雅等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体态神韵和精神气质与古代的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很相似。如何解释这种文艺现象呢?有的论者指出,这就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容格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但笔者认为。上述的文艺现象与容
-
关于“吴珍、袁静雅、叶倩如系统”的思索
-
作者:
肖君和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时代
有机整体
中年知识分子
叶倩如
系统论方法
爱情追求
螺旋式上升
女性形象
袁静雅
-
描述:
吴珍、袁静雅、叶倩如是苏叔阳在《故土》中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从她们的风貌和经历中,读者可以“窥见我们的时代,窥见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系统论方法对吴珍、袁静雅和叶倩如进行一点思索,我们对此就会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
-
作者:
桑建中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劳动人民
使君
中国文学史
少年
汉乐府民歌
采桑女
陌上桑
女性形象
罗敷
-
描述: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它之所以为人们传颂,是因为作者以积极浪漫、理想夸张的艺术笔触塑造了劳动人民自己的光辉女性形象——罗敷。她生活之境美、佩戴之器美、衣着之饰美,体型美、容貌美,而且具有热爱劳
-
关于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
作者:
顾征南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
爱情题材
作品
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倾向
罗曼·罗兰
创作思想
-
描述:
蒲松龄笔下的爱情题材,和以往作品中所表现的有很大的不同:那些被明末佳人才子小说所唱滥了的文君、相如、莺莺等等翻版东西,不但人物只不过是为了点缀铺衍故事的木偶,而最终也无非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那套“瞒”和“骗”的文学;而《聊斋》中却是更自觉的来刻划那些要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即使是狐、妖、鬼、仙的幻化。因为作者赋予这些女性有着强烈的性格,她们所追求的是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妇生活,而不是什么渴望遇到才子、名士以及最后功名利禄的愿望。如《伍秋月》中的伍秋月和王
-
教师、护士、教师 一位美国护士的自述
-
作者:
李懿秀
来源:
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护理教师
年轻妇女
妇女运动
教师工作
小学教师
护士
工作服
护理工作
工程学
-
描述:
1959年我当小学教师时,大多妇女认为只有两条职业道路是对她们开放的,那就是当护士或当教师。象我的同学潘丽那样攻读工程学的,只是少数例外。那时,护士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戴着漂亮的白帽、穿着雪白的工作服、整天柔声地说话、给病人服用各种药品、庄严地执行医嘱的年轻妇女。当然,对护士,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的。大学毕业后,我整整教了12年书。虽然我并不觉得教师工作特别重要,但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婚后,我搬到加州居住。在用部分时间教学的同时,我完成了硕士学业,因为这是必需的。我的工资很高,对我的评价亦好,可是我并不欣赏自
-
分编二题
-
作者:
陈松柏
来源:
图书馆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广播电视事业
分类法
学生运动
综合艺术
妇女运动
电视艺术
老年
电影艺术
组织
-
描述:
1.电视是一种新兴的综合艺术:《分类法》G22—“广播电视事业”类概括不了电视艺术,应归入电影艺术J9里,改为“电影、电视艺术J9”。同时I207.3戏剧类目里,I207.35“电影剧本”相应为电影
-
十六岁的英国姑娘在想些什么
-
作者:
王永利
刘钰章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门调查
妇女运动
美容师
母亲
保守党
核战争
英国
工程师
特殊类型
妻子
-
描述:
今天,在英国有成千上万健康、漂亮、生气勃勃、充满梦想的姑娘。她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产儿——在妇女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她们的母亲为她们自己今天所享有的权利作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她们的女儿今天在想些什么?她们是怎样看待生活的?是怎样看待未来的?她们的愿望、忧虑、梦想和雄心是什么?以下是通过询问200多名16岁姑娘和一些专门调查得到的情况。到2000年,今天的16岁的姑娘将是31岁。调查中,这群16岁的姑娘大多数都盼望结婚、工作。一位姑娘说,她有两个期望,一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一是开办一所属于她的公司。另一
-
茅盾前、后期小说中时代青年形象之比较
-
作者:
超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期创作
形象系列
青年形象
创作时代
茅盾小说
资本家形象
早期小说
时代女性
人物形象
前期小说
-
描述:
提起茅盾创造的形象系列,人们都知道是时代青年(尤其是耐代女性)形象系列及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不仅如此,在人们头脑中似乎还认为茅盾前期以创作时代青年形象为主,后期转而以创作民族资本家形象为主,但是我以为这种印象是不甚准确的。我们一般认为茅盾创作的前后期是以《子夜》为分界,他前期创作时代青年形象的小说主要是《蚀》和《虹》,而后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