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红磨坊画家”劳特累克的艺术题材
作者: 王霞   来源: 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特累克   艺术价值   艺术题材   女性形象   红磨坊  
描述: 劳特累克一生以蒙马特花花世界中的歌女、舞星、绅士、妓女以及纸醉灯迷的欢乐场面为题材,他自己也长期沉湎于这样的生活。他虽出身显赫却无正常人的健康与欢乐,这种高贵富有和丑陋畸形,使他选择了不同于任何同代艺术家的道路。他从不歌颂美好,也从未描写过上流社会,他选择了放浪自由的花花世界,也选择了表现人生堕落和邪恶的一面。他不去描绘大自然,也不说教劝善,而全凭自己的感觉和切身体验,直率地去揭示他所熟悉的也是一般人不轻易表现的那个世界。他从不赞颂高雅和粉饰生活,而用嘲讽夸张的画笔,描写可笑而令人生厌的形象。可以说他完全
不同的肤色 相同的命运——《野草在歌唱》主人公悲剧心理与后殖民主义双重解读
作者: 丁威   张荣升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因素   悲歌   《野草在歌唱》   殖民主义  
描述: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被认为是战后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白人女主人玛丽和黑人奴仆摩西斯的悲剧命运更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肤色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却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其结局不仅饱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而且在后殖民的语境中被深深地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因此,《野草在歌唱》所展现的并非一曲委婉动听的悦耳之歌,它所真正倾诉的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共同吟唱的一曲悲歌。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心理因素殖民主义悲歌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
解析《觉醒》中蛇的意象
作者: 王芳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蛇的意象   女性话语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觉醒》中蛇的意象与《创世纪》及费洛美典故的联系,揭示出小说对《创世纪》主题的颠覆。基督教传统中,蛇的意象与诱惑、原罪、堕落联系在一起,听信蛇的诱骗而偷吃禁果的夏娃也成了引诱亚当偷吃禁果进而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人。《觉醒》中对蛇的意象的运用颠覆了《创世纪》中夏娃导致人类堕落的主题,同时揭示了父权社会对女性话语的压迫。不仅如此,肖邦更使《创世纪》中蛇对夏娃的保证在埃德娜身上一一实现,为埃德娜这一角色赋予神性,使她摆脱了夏娃的宿命,令这一追寻自由的女性形象得到升华。
从个案到多维度的拓展:王海鸰小说研究现状探析
作者: 张军民   王骁勇   来源: 中国商界·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小说   王海   研究现状  
描述: 近年来,由王海鸰创作的一些婚恋小说和电视剧持续受到公众关注,这说明王海鸰这位女性作家触动了社会心理的敏感神经。研究者开始从王海鸰笔下最受热评的女性形象出发,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应时研究和针对王海鸰主要婚恋小说的个案研究,也已有不少学人突破个案研究和道德批判的狭小视野,从社会历史批判、精神分析、结构分析、文化心理批判、叙事模式分析、大众文化批判等多个维度,对王海鸰近期的婚恋小说展开宏观研究,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局限,从而影响了全面挖掘王海鸰这位时尚作家的创作深度。
元杂剧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黄雍婷   来源: 东方人文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元杂剧   刚健美  
描述: 在元雜劇出現前,文學史上的女性形象多是以戀人或妻子的身份出現,「母親」這一形象的塑造卻顯得較為單薄,與其他女性形象群體的豐富描寫相比,大為遜色。然而,元雜劇中出現了大量的母親形象,則填補了文學人物形象體系的空白。現存元代雜劇,涉及各種身份的母親,她們的身份、際遇更是各不相同,因而元雜劇中的母親形象作為一系列的群體具有完整性與代表性。本文即以現存元雜劇中出現的母親群像,針對其形象群體、審美情懷及象徵意義進行討論。
托尼·莫里森的多角度叙述写作特点
作者: 孔令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叙事视角   多角度叙述   写作特点  
描述: 托尼·莫里森,美国当代小说家和文学家,曾获得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作家。女权主义(feminism),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风格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莫里森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包括《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娃》《宠儿》《爵士乐》《乐园》和《爱》。纵观莫里森的主要小说,不难看出,多角度叙述是莫里森在叙事手段上的一大突出特点,突破了小说叙述角度单一的桎梏,使小说从多角度深入人物内心深处,
徐訏小说中的西方形象:为纪念徐訏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作者: 陈娟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徐訏   西方形象   文化焦虑   小说  
描述: 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徐訏作家,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在徐訏小说中,西方女性形象多为风姿绰约,西方男性则或是对东方充满神往热爱之情,或是在与异国女性、中国男性的三角情爱关系中,败下阵来的受挫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构建强大东方的一种美好理想。同时,文本充满具有西方文化气息的物质细节的描述,表征一种潜在真实与文化反思,说明作者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下的割裂零碎,充满焦虑。这种文化焦虑及关怀,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品格,
观剧者的国族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就《大长今》和“韩流”对大学生观众的调查
作者: 宋少鹏   伍璇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长今   大学生   韩剧   国族身份  
描述: 2005年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电视剧业内人士、媒体、学者纷纷从各自的身份和立场出发,对"韩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长今"这一性形象进行性别化的阐释
解析《湖边旅店》的新爱情观
作者: 许可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爱情观   浪漫主义   爱情  
描述: 面对爱情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依笛·贺普,一位极其平凡的女子,却有着超乎想象的坚强意志力与坚毅的信念,艰难面对浪漫爱情和富华生活的取舍,依笛内心充满疑惑和动摇.布鲁克娜通过对人物角色内心活动的分析与描绘,用她那优美的笔法,敏捷的思维,细致入微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她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与道德相悖,可却让人们欣赏和佩服.小说四处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一种别具一格的手法为我们详解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寻找美好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崔妮 曾发表随篇、评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在陕西作家中,吴克敬无疑是特别的一个。他传奇的人生经历耐人琢磨,而他义无反顾接近文学的勇气和执著更让人敬佩。近年来,他在《延河》上发表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把目光浇铸在那片生他养他的古周原,活跃在他笔下的那群西府女性让我着迷。在他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选《红太阳》中为我们塑造了美好的女性形象,《油菜地》中的不爱钱的米丑,《棉花地》中寂寞无助的九月,《溅血旗袍》中优雅的麻子太太,《绣花枕头》中仗义忠贞的绣花枕头,《花儿客家》中仁爱慷慨的花儿客家,《烈士奶
< 1 2 3 ... 241 242 243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