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年华——记十周岁的《中国妇女报》
-
作者:
朱晓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妇女问题
先进人物典型
妇女解放
更新观念
“四自”精神
妇女观
女性形象
社会问题
改革开
-
描述:
十年前的中国,金色的秋天一个明朗的日子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种风格独特的报纸翩然飘入妇女们的视野,她们欣喜地说,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报纸了!这就是《中国妇女报》.
-
被扭曲的夏娃灵魂的艺术范型:《丈夫》、《微神》女主人公形象比较谈
-
作者:
伊漪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人格尊严
女主人公
父权社会
形象比较
父权文化
《丈夫》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艺术范型
-
描述:
自从人类文化转型为以父权为中心,便把许多残忍的清规戒律只施加于妇女身上,这就注定了夏娃们永世的特别的不幸.父权文化在推进文明进步的同时所留下的罪恶,突出地表现为对女性的戕害.卖淫—这便是女界人生苦难中最黑暗最悲惨的一页.它将女性的肉体和灵魂推进苦难的深渊,让柔弱的夏娃们备尝煎熬蹂躏之苦,丧失了个人的意志,人格的尊严,灵魂被扭曲,生命遭异化.在这不见血的杀戳中,女人毁灭了“人”的品格和价值,彻
-
对冯至诗《蛇》的一种看法
-
作者:
岩佐昌暲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至诗
沉钟社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世纪末”
《昨日之歌》
文艺思潮
文学思潮
二十年代
女性形象
《莎乐美》
-
描述: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
-
一览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价格与市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资企业
浅口无带皮鞋
中国员工
图案设计
新加坡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元纸币
女性形象
包公
-
描述:
一览亭黑脸的东方圣人新加坡有六百座包公庙据史载,包公出身于中国安徽省的合肥,活了64年,距今已有一千年,但今天,包公仍是新加坡人喜爱的历史人物.据估计,新加坡约有5万人把他当作神来敬拜.在新加坡各地,大约600座小庙宇里都有一尊这位执法先锋的塑像.而...
-
天津妇女运动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
-
作者:
徐慧敏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企业家
女干部
女职工
女领导干部
女科技工作者
妇女运动
天津
妇女就业
妇女权益
改革开
-
描述:
天津妇女运动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徐慧敏当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涌来的时候,天津妇女以振兴天津为己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长足的进步和自身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塑造了新一代女性形象,为天津妇女运动谱写了新的篇章。改革开放使妇女面临着挑战...
-
黑暗王国中女性反叛与报复的悲剧——莎菲、蘩漪、曹七巧形象论
-
作者:
宋凤英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封建制度
变态与性格
反叛与报复
-
描述:
莎菲、蘩漪、曹七巧是观代文学中三个叛逆的同时也是不同程度变态的女性形象。反抗封建主义夫权是她们共同的特征,而具体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她们采取报复的手段有所不同,最后均以悲剧告终。本文着重分析三个女性复杂的性格,同时阐释造成她们复仇悲剧的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
-
冷却后的思考——《废都》得失谈
-
作者:
曹铁娟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废都
庄之蝶
人物形象
-
描述:
排除对《废都》冷与热的舆论影响,联系贾平凹关于小说创作的主张,从作品实际出发,客观地冷静地分析。认为《废都》有得也有失:作品容量较大,包容了各层次人物广泛的主张,美丑融于一炉;具体描述了作家庄之蝶由大名人到殒落的过程,但含有虚无主义的宿命观;观察生活的视角变换较大,然而是互不相干的大杂烩;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逆转历史的陈腐观念。
-
什么是“东方女性”的品格?
-
作者:
李平
来源:
上海消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与肉体
主人公
感到棘手
历史事实
古代传说
东方女性
文学史
传统观
含而不露
传统精神
-
描述:
今天,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东方女性的品格?”或许好多人(包括专家学者)都会感到棘手。的确,按我国的传统观念,东方女性的形象应该是一幅贤静、柔和、飘逸的淑女图。古代传说中《乐羊之妻》的勤劳朴素、廉洁诚实;《孔雀乐南飞》中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忠贞不渝、矢志不二;其他许许多多典籍上所记载的东方妇女的含而不露、温文而雅、淡泊恬静……从历史的角度看,都是东方妇女可贵的品格。即使在今天,这种品格作为某种有价值的性别物质,依然闪烁着它永恒的光芒。但是这里必须附加一个条件:这种品格应是一种自然行为,而非外力或传统精神枷锁之
-
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艺术形象的另一面
-
作者:
颜学军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东尼奥
犹太人
基督徒
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
贝尔蒙特
莎士比亚
艺术形象
巴萨尼奥
男性世界
-
描述:
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艺术形象的另一面颜学军对于《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个艺术形象,文学评论家津津乐道。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创造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淳朴,富于同情,有才智,自信,体现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新女性。”①然而,鲍西娅...
-
美神的祭献——谈老舍小说中的妓女形象
-
作者:
杨爱琴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系列
老舍小说
作家
《月牙儿》
中国文学史
小福子
母亲
妓女形象
女性形象
社会批判思想
-
描述:
关注下层女性的命运,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我试图对这些女性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一个不幸的女性群体出现在脑海里,她们是《月牙儿》中的“我”、《微神》中的“她”、《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老张的哲学》中的谭玉娥,《新时代的旧悲剧》中的小凤……。这些具有独特艺术光彩和多重色调的艺术形象,在老舍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在中国文学史的同类形象中引人瞩目。我在这里试图对这些妓女形象进行梳理,以把握其特有的认识价值和思想内蕴。
<
1
2
3
...
21
22
23
...
43
44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