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1 条
-
论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困境与反思
-
作者:
凌菁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与媒介
困境
反思
-
描述:
"性别与媒介"研究一直是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媒介女性形象问题的探讨上,对女性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生产中形成的非均衡性报道的成因、媒介对性别意识建构等方面探讨的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试图拓宽"性别与媒介"研究的视域。
-
喜其美慧怜其悲:《威尼斯商人》剧中鲍西亚形象浅析
-
作者:
吕品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聪慧
鲍西亚
父权社会
-
描述:
该文简要分析了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女主角鲍西亚的行象。鲍西亚是《威尼斯商人》的中心人物,她美丽多情又聪慧过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在这个角色中得到了入木三分的体现和诠释。可是,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和作者思想局限性的限制,鲍西亚的美貌与智慧没能给她带来真正完美无暇的生活,这个璀璨夺目的女性形象依旧得屈从于当时的父权社会。
-
爱与美的交响:悉多与阿盖之比较
-
作者:
杨荣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忠贞
美
-
描述:
古往今来,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无数文人墨客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江格尔》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不同时代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爱情,虽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悉多与阿盖彰显了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两种女性形象,但是,在她们身上却也有很多的共性。她们是爱和美的化身,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美丽的爱之歌。
-
中日神话中月神的性别分析
-
作者:
曹希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比较
月神
性别分析
-
描述:
高悬于夜空的月亮由于其月相变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母题,它积淀了浓郁的人类文化情蕴,反映不同民族文化视野,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女性的象征,月神也以女性形象出现;而日本的月神"月读命"却是位男神。通过对神话形象的比较研究,对两国月神的性别进行对比并探究其异同的原因,指出中日神话中月神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特征以及地理环境不同所决定。
-
试比较沈从文作品中翠翠\夭夭\萧萧的形象
-
作者:
张星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萧
纯真顽强
夭夭
湘西农家少女
翠翠
-
描述:
沈从文先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具魅力,她们纯真善良,在灵山秀水的湘西世界中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故事。而本文只选择了沈从文先生作品中的三个人物为代表,分别从她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爱情方面做粗浅的比较,只是希望能从中更了解湘西农家少女的形象,以及美丽而神秘的湘西世界。
-
蘩漪形象分析
-
作者:
任智媛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蘩漪
雷雨
形象
-
描述:
蘩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者,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很长时期以来,对于蘩漪和周朴园谁是第一主角的问题,争论的很是激烈,可见蘩漪在《雷雨》中的举足轻重.
-
简析凌叔华小说《酒后》中的外来影响与本土化创作
-
作者:
张园园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影响
凌叔华
本土化
小说《酒后》
-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
刘溢个展:旧爱加新作
-
作者:
孙玉洁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油画展
故事情节
创作
作品
笔触
美术馆
画作
-
描述:
刘溢油画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同,展出了刘溢20年来创作的40余幅油画。展出的很多画作已经卖出,又从藏家那里借来的,再加上刘溢近年的创作,共同构成这次展览。其中.以2000年后创作的作品居多。裸体女性的形象在刘溢的作品中多有涉及,这些女性艺术家细腻生动的笔触下或讶异或忧伤.沉浸在画面赋予她们的故事情节中。
-
《红字》东方主义解析
-
作者:
黄佳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统治
东方主义
种族歧视
东方女性形象
-
描述:
该文以萨义德《东方学》为理论框架,分析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白种"对"红种"印第安人所执行地残酷的宗教统治以及严苛的种族歧视政策;并且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的深入分析推断出霍桑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美丽、贤惠、荒淫、愚蠢、甘愿牺牲、丧失话语权、一成不变,再一次证实了霍桑无意识的东方主义思想。
-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曲寓意解
-
作者:
曲煜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小提琴
王昭君
-
描述: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作曲家陈钢继《梁祝》之后的又一力作,作曲家视其为《梁祝》的姊妹篇。陈钢以当代人的视角,将小提琴与交响乐队有机结合,为听众塑造了一位感情丰富的古代女性———美丽、高尚的王昭君形象。全曲每一部分都用小提琴来描写王昭君唯美的女性形象,但描写的角度各有不同,刻画了她不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