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作者: 施萍   来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文学作品   张爱玲小说   王安忆   香港   直面人生   《倾城之恋》   情与爱   女性形象   上海女性  
描述: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聊斋志异》中家庭女性的进步意识
作者: 闫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家庭   家庭经济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明清之际   商品经济   妇女们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描述: 《聊斋志异》中家庭女性的进步意识
古典小说中妖女、神女形象的透视
作者: 赵冬梅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中国古典小说   女子   宋人话本   性行为   太平广记   女性形象   男人   冯梦龙   男性  
描述: (一)《太平广记》《古今说海》中均有“白蛇记”。其一《李黄》篇,载李黄被一白衣美女所诱,在其家“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止”,回到家中就“身重头旋”,卧床不起,后来被子底下的身体竟全化为血水。其二说,唐元和中,凤翔节度使李听的侄子李琯,被白蛇变化的美女所诱,与其同宿,第二天早晨回家,头痛难忍,不多时“脑裂而卒“,死于“蛇妖”之害。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载:杭州有三个妖精,幻化成美女迷惑男人,害死多条人命。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在石塔
最是寂寞女儿心:张爱玲《传奇》中的女性心态
作者: 萧杉   郎笑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自我奴化   曹七巧   张爱玲   男权社会   《倾城之恋》   社会角色   女性心态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最是寂寞女儿心:张爱玲《传奇》中的女性心态
一个关于女性的神话:论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作者: 蔡震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妇女问题   《女神》   妇女解放   女性崇拜   女性观   郭沫若   女性形象   人生理想   审美理想  
描述: 一个关于女性的神话:论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历代女性裙装发展及其演变
作者: 王继训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马王堆一号汉墓   中国历代   唐代女性   少数民族   《清明上河图》   裙装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描述: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衣装是人类由野蛮跨向丈明的主要标志,中华民族开创的裙装艺术是古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财富之一。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论元代戏剧中的爱情表现形态及女角塑造
作者: 韩鑫   来源: 学海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爱情理想   王实甫   关汉卿   《救风尘》   表现形态   《西厢记》   爱情剧   元代戏剧   女性形象  
描述: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论元代戏剧中的爱情表现形态及女角塑造
《百年辉煌》与她的女主人
作者: 郝月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太皇太后   茅盾文学奖   凌力   少年   政治素质   玄烨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历史小说  
描述: 当代众多的历史小说家中,凌力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成就极卓著的一位.1987年,她曾以《少年天子》获茅盾文学奖,近两年又推出其新作《倾国倾城》和《暮鼓晨钟》.三部全品,一百六十万字,相对独立,连续起来却从明末崇祯三年写到清康熙十年,将近半个世纪作者将继续写下去,直写到康熙晚年,又是半个世纪,这就成了一个宏大的系统,作者谓之《百年辉煌》系列.
李拓之《文身》研读
作者: 王少燕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一丈青   形容词   《看虹录》   梁山泊   心理分析小说   《水浒》   心理过程   男性世界   女性形象  
描述: 李拓之《文身》研读王少燕等(前记)1995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了一门《四十年代小说研读》的讨论课。每一次由一位同学对一篇小说提出分析报告,然后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这里整理发表的,是其中的一次——李拓之《文身》的研读。(钱理群)(一)...
女性悲剧的诞生
作者: 李国栋   来源: 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长制家庭   一夫一妻制   男性作家   心理特征   审美意识   女性悲剧   文学艺术   文学史   悲剧精神   女性形象  
描述: 德国著名美学大师黑格尔曾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将出现两次。对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打开卷帙浩繁的中外文学史,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大多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巨著,人物的命运都趋向悲剧性;而在这些悲剧人物中,女性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形象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说过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近代文学中,不描写女性的作品是罕见的。在桑原武夫的《世界近代小说五十选》中,除了麦尔维尔(Melville,H
< 1 2 3 ... 20 21 22 ... 116 117 1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