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21 条
-
大连市妇联组织变革研究
-
作者:
李丹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组织变革
妇联组织
妇女组织联盟
性别平等事务机构
-
描述:
妇联组织是中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完整的组织结构、最深远的社会影响、最具权威性的妇女组织。随着社会发展,妇联与所处的关系网络发生剧烈的不适应,妇联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体系发展不平衡、组织定位不突出、运行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现行妇联组织的政党性、政府性和社会性互相牵制,使妇联组织在职能目标的实现上处于低效状态,妇联组织变革已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论证妇联组织与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妇联组织与政府职能转换的冲突、妇联作为执政党的社会支柱作用不断削弱以及妇联组织内在矛盾影响组织未来发展四个方
-
论嬉皮士文化没落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
作者:
罗望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没落
嬉皮士
反文化
-
描述: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因为其独特性而引起不少历史、政治学家的关注。它与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一道,构成了美国社会文化纷繁复杂的风景线。自嬉皮士文化没落以来,中外不少学者先后在资料搜集整理、专题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对嬉皮士运动的起因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批评和哲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有关美国嬉皮士文化的历史文献、个人回忆、传记、理论分析等研究成果相当不少。然而,相比之下,对嬉皮士文化的没落原因及没落之后美国青年价值观
-
论堕胎问题与美国政治:1973-2007
-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诉韦德案
美国政治文化
堕胎政治
-
描述:
堕胎争议在美国由来已久。1973年之前,堕胎问题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化的两个阶段。堕胎问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见证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见证了她们为自身福祉而奋斗的艰辛。然而,反对者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正反双方的矛盾观点最终被扩大,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堕胎政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几个典型案例折射出堕胎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此外,因为堕胎争议分裂并引发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在选举、制定公共政策、官员任命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堕胎政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分析堕胎政治背后的政治行为、利益冲突,
-
当代社会运动的兴起与意义
-
作者:
唐桦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运动
意义
兴起
-
描述:
只要社会问题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系统对社会问题解决的滞后性和局限性的存在,一个政治系统就无法回避社会运动。如果现代社会的内在紧张,能够朝创造性的方向进行,反而有助于政治的动态,并且鼓励内发的、新起的社会运动。例如,妇女运动、和平运动或生态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使政治议题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更为明显。传统社会运动总是被形塑成阻碍发展的异议者,当代社会运动以渐进的过程释放社会的力量,使出现僵滞现象的民主生活重新找到活力,重新凝和被全球化经济破碎了的社会生活的必要力量,经由民主的过程,改变了国家,也使社会得以成熟。 社会
-
《青春之歌》阐释史研究
-
作者:
郑晓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期待视野
阐释接受
《青春之歌》
女性文学
-
描述:
关于《青春之歌》的研究评论已经丰富可观,其阐释研究却相对薄弱;后者是探知民族期待视野流变与深化理解作品的新视窗,是文学研究范式的拓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接受变迁中,《青春之歌》所得到的批评和肯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受时代接受氛围和权威话语的影响,杨沫在创作文本的初期,认同了5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了以革命和阶级斗争为主导的叙事结构。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红色经典”再次风行之时,对革命意识形态重新确认,同时对于文本中突现的表现作家“成长”的“女性主义”再次成为了小说争论的焦点。《青春
-
青春·爱情·童话论张抗抗小说的叙事特征
-
作者:
刘雪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抗抗
童话
爱情
青春激情
第二次天真
-
描述:
张抗抗既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主流作家,也是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卓尔不群的一位。她的创作主要是以思想的敏锐和激情的不可遏止为特征,这与张抗抗的人生经历以及动荡变革的时代气氛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张抗抗的作品总是激荡着一股不可平复的激情和深切的向往与渴望。她关心社会意识的演变,渴望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她的作品总是结合着社会的意识和人的自身,其中总是流溢着浓重的理想色彩和时代激情。同时,作家一直保持着清醒的主体意识,在自己的创作中坚守自我立场,表现出作家的个性立场、开放的文化视阈
-
萧红创作的自传色彩
-
作者:
赵玉菡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浪
声音
自传色彩
文字
恋乡
-
描述:
关于萧红作品的评论和研究,在她生前就已开始。她病逝后,曾有一些纪念和研究文章。之后若干年,便很少为人所提及。1972年,身居美国的学者葛浩文撰写了博士论文《萧红小传》,“发现”了萧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掀起了萧红研究热潮,主要着眼于生活道路、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社会价值、作品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以及新时期女性文学和寻根文学对萧红研究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于其创作上的自传色彩,少有论及。本文的写作,从直觉上得到一点思绪,通过文本分析及生平资料的佐证,来尝试着讨论其创作上的自
-
论柳·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的悖廖艺术手法
-
作者:
王卓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悖谬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生存环境
-
描述:
柳德米拉?斯捷凡诺夫娜?彼德鲁舍夫斯卡娅(Людмила?Стефановна?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她凭借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法,得到了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悖谬艺术手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我们从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了她笔下主人公孤独的人生,分裂的性格,挖掘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展示了悖谬艺术手法的应用,阐述了其创作意义。作家以悖谬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生存环境,揭示出了作家创作的倾向和审美意图。最后分析了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悖谬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辛辣、
-
蒙元后妃生活考
-
作者:
王鹏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蒙元
后妃
-
描述:
蒙元时期是蒙古族内部和其他民族的整合、融合和空间扩展时期,蒙古政权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都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蒙元后妃的生活也折射出了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代特色。本文从历史学的研究角度,借鉴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蒙元后妃的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期展现蒙元后妃真实的生活画卷,进而对在传统和变革摩擦中的蒙元社会给予较为真实的再现和补充,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蒙元后妃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学术回顾,阐述了撰写本文使用的基本史料、原则和方法,并对蒙元后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定义
-
1990年以来西方时间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GIS
虚拟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城市空间
-
描述:
时间地理学是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而 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隐退时期。90年代以来,随着 GIS 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推广,时间地理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时间地理学不仅实现了对自身方法论、空间表达方式的改进,同时将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女性研究,扩展到城市空间结构、通讯技术对居民生活影响等研究中。在 GIS 技术的辅助下,时间地理学从描述性的现象讨论, 发展到对城市发展的结构式剖析,关注人类行为与城市社会空间的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