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阐释史研究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2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郑晓旋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期待视野 阐释接受 《青春之歌》 女性文学
【摘要】关于《青春之歌》的研究评论已经丰富可观,其阐释研究却相对薄弱;后者是探知民族期待视野流变与深化理解作品的新视窗,是文学研究范式的拓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接受变迁中,《青春之歌》所得到的批评和肯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受时代接受氛围和权威话语的影响,杨沫在创作文本的初期,认同了5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了以革命和阶级斗争为主导的叙事结构。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红色经典”再次风行之时,对革命意识形态重新确认,同时对于文本中突现的表现作家“成长”的“女性主义”再次成为了小说争论的焦点。《青春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08
【导师姓名】辜也平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话语流变 作者:孙桂荣 年份:2006
- 2、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吴宗蕙 年份:1994
- 3、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 作者:冉小平 年份:2004
- 4、双重书写:女性文学的特质——20世纪中国“女性书写”研究系列之四 作者:冉小平,毛正天 年份:2005
- 5、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20世纪中国“女性书写”研究系列之(4) 作者:冉小平 年份:2004
- 6、性别与想象力-新世纪中国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片论 作者:王曦 年份: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