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妇女:个人成长—组员互助—社区行动——基于佛山D村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
-
作者:
张良广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社会工作
行动反思
妇女小组
-
描述:
妇女社会工作需要尊重妇女的实际需要和自身能力,在妇女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与妇女组织及个人的合作,提升现有妇女组织(机构)发动妇女、服务妇女以及为妇女充权的能力。借助在佛山D村开展妇女小组工作的实践经验,发现小组定位以及工作员的角色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小组氛围和小组动力的形成与发展;创设自主言说的小组沟通环境,有利于妇女经验的分享,实现小组互助;小组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担负起社区行动的重任。而创设妇女小组本身也是争取妇女独立的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尝试,是对现有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模式的创新。
-
对女性文学“两个文本”争论的反思
-
作者:
王艳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本
女性文学
性别文本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于女性文学的两个文本——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根源在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两组概念的不同认识。而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的界定应考虑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维度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批评不容缺失的批评维度。
-
孤独的女斗士:斯佳丽形象解读
-
作者:
安真真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女性形象
斯佳丽
-
描述:
成熟少妇,这十二年间她爱过、痛苦过、奋斗过,形成了她美丽且凄苦的独特的人生风景.她用她那迂回,艰难的求生法宝,使她成为乱世中的孤独的女斗士,而她与阿希礼、瑞特的爱情、婚姻纠葛则成为她心灵历程的真实写照.
-
试析莎士比亚对女性的认识
-
作者:
武文琼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男权意识
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喜剧、历史剧以及传奇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被刻画成纯洁的天使,有的是狠毒邪恶的恶魔。本文通过研究这些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出莎士比亚依然摆脱不了男权社会和他作为男性本身所具有的男性视角的影响,把戏剧中的女性刻画成了受男权束缚的脆弱群体,并因此体现了莎翁的男权意识。
-
苔丝:女性的悲剧
-
作者:
杜艳红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男权社会
苔丝
悲剧
女性
-
描述:
苔丝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已成为数百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1、男权文化统治下的社会使然.2、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女性已经认同并屈从于男性文化强加在她们身上的一切,以此来说明苔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
-
女人天生爱做梦
-
作者:
国文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噩梦
白日梦
劳伦斯
《火宅房客》弗洛伊德
-
描述: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马纳瓦卡”系列作品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其中的《火宅房客》对女主人公丝特茜的夜梦及其白日梦的精彩描写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解读人物内心世界的必经之路。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丝特茜夜梦(主要是噩梦的分析探讨;第二部分通过对其白日梦的解析。看到她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对未来的生活依然抱有希望。
-
《印度之行》中的女性声音
-
作者:
夏万碧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作原则
女性声音
《印度之行》
-
描述: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
《儒林外史》中的女性群像
-
作者:
张甜甜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女性
类型
-
描述:
相比于《儒林外史》中的男性,学界对其中女性的研究和关注远远不够。以《儒林外史》中的所有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贤良节烈型、泼辣刻薄型、贪婪粗俗型、弱小无助型以及勇敢抗争型。这些女性与其周围的男性在道德品性上基本是相照应的,她们的存在更进一步衬托了相关男性的高风亮节或低俗卑劣。但无论是哪类女性,她们都只是附属于男性的次要群体,没有与男性同等的话语权,也鲜有自己的个性需求和欲望。
-
吉本芭娜娜笔下的少女形象
-
作者:
胡婧婧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少女形象
吉本芭娜娜
女性文学
解救
-
描述:
20世纪后期日本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们在各种文学奖中"盛气凌人",吉本芭娜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芭娜娜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20岁左右的少女。她们不堪于悲惨命运的捉弄,从而独自找寻出路解救自我,完成人生的成长,同时也拯救了身边的人。她们温婉坚毅,具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性。
-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
作者:
任恒
来源:
教书育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功利性
女性美
诗歌
女子
西周初年
诗经
历史画卷
硕人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
描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翻开古老的《诗经》,拨开历史的尘埃和后世学者繁琐的注释,可以看到《诗经》中所塑造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女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