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5 条
-
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性
-
作者:
周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手法
诗歌
思想意识
矛盾性
艾米莉·狄金森
-
描述:
19世纪美国诗坛上有一个独特的亮点,恰似一位神话人物,她生前默默无闻,与世隔绝,死后却声名鹊起,万人瞩目。她被誉为“最伟大、最具创造性的诗人”和“西方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女诗人”。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一个创作丰富风格独特却谜一般的人。在她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众多读者和学者依然对她的诗歌驻足留连,情有独钟。 狄金森的诗歌主要包括自然、宗教、爱情,人生、死亡等几大类,这些诗歌表面简朴,实则寓意深刻。诗人的世界是一个由心灵构筑的自我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矛盾、对立和混乱。这个世界短暂无常,杂乱无章,已知
-
时代、个人与主体价值的艰难选择
-
作者:
鞠新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性”
个人
主体价值
-
描述: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茅盾是一个复杂的文学创作主体。本文提出茅盾小说中的“矛盾性”问题,涵盖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茅盾小说中并存着对现代化进程的理性书写和超越时代的人文主义的思考,在对时代的描写上,茅盾既坚信现代革命进程,又从时代的幻景中走出来,通过人物心理,细腻描绘了现代社会之于人心与人生的压迫。这种看似时代文学主流之外的思考是茅盾综合地整合“五四”传统与西方现实主义内在精神的结果。而通过对现代社会的疏离,茅盾小说中最终出现了现代伦理外的“孤独的精神个人”。《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与《子夜》中吴荪甫的
-
民族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唱段的演唱分析
-
作者:
罗群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娜仁高娃
苍原
重唱
歌剧
独唱
演唱分析
-
描述:
1995年辽宁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史诗性歌剧《苍原》,成功的将一个“东归”的题材搬上了舞台,成为了民族歌剧探索道路上的一部巅峰之作。音乐界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苍原》做出了评价和分析,本文主要是从演唱的角度去分析《苍原》中娜仁高娃的唱段,进一步去挖掘娜仁高娃的形象塑造,探索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演唱技巧和形象塑造,进而深层认识《苍原》在中国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提高笔者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本文在对娜仁高娃唱段的演唱分析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苍原》的剧情介绍、创作概
-
海明威的性别观
-
作者:
李华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雌雄共体
海明威
性别
-
描述:
越来越多。人们将视线逐渐转移到社会性别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这一崭新的领域,探讨其与社会性别重建的关系。 女
-
《紫颜色》中的叙事技巧研究
-
作者:
徐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特点
张力
权力
主题功能
-
描述:
本文旨在探讨《紫颜色》的叙事技巧。艾丽丝•沃克的这部小说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者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了研究,例如,一些研究者对女性成长主题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小说反映的种族主题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小说的形式也是评论家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紫颜色》的叙事技巧。 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论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研究了《紫颜色》的叙事特点。叙事模式、可靠的叙述者、视角的越界、叙事结构和距离的缩短等叙事学术语被用来予以说明小说的叙事特点。《紫颜色》有两个叙
-
从对立到共存--《达洛维夫人》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分析
-
作者:
苗秀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弗吉尼亚·伍尔芙
绵延
《达洛维夫人》
-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直处于文学评论的中心。 许多批评家曾经从女性主义、现代主义,或者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她的作品,还有一些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在所有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中, 二元对立的研究也一直吸引着评论界的关注。作为伍尔芙成熟时期的作品,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对二元对立做出了清晰的阐释。 二元对立是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显著特征, 它帮助我们确立世界观,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识别差异。我们从小就下意识地,甚至不知不觉地遵照这些二元对立,成年后继续在脑海中对呈现在
-
天堂之路—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季鸟笼》
-
作者:
孙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优雅状态
自然选择
达尔文主义
适者生存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开始写作以来,其作品就备受评论家的关注。
在她的小说中,德拉布尔展现了一幅关于英国当代社会的生动的画面,同时涉及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女性的境遇。由于她的小说中运用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被誉为现代的简·奥斯汀和“英国的年代记录者”。除了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外,德拉布尔还认同F.R.李维斯的观点:
-
Dual Personality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Short Stories by Katherine Mansfield
-
作者:
叶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双重人格
乐观式的批评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自欺式的赞同
女性人物
-
描述:
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短篇小说家,与劳伦斯、沃尔夫和乔伊斯同时代,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契诃夫一样,她主张按生活的本来
-
向警予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
作者:
王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
向警予
-
描述:
在中国革命早期,向警予是最早学习并且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革命家。尽管向警予在生活中极其窘迫,甚至一度生活在敌人制造的白色恐怖下,但是她仍然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时势评论文,这些论文短评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强烈愿望,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向警予的马克思主义观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
-
作者:
谭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幻象
艺术哲学
苏珊·朗格
艺术知觉
-
描述: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可以称得上是迄今为止美学史上女性研究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美国一位评论家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本文的题目之所以定为《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是因为朗格从一个通晓艺术的哲学家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将极具个人色彩的符号理论全面地应用于艺术之基本问题的研究。她的符号论岂术哲学思想甚至被认为是四方美学史上继模仿论和表现论之后出现的第三座里程碑。朗格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出版了《哲学实践》、《哲学新解》、《符号逻辑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