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文学教育】搜索到相关结果 210 条
-
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文卓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理想女性形象
死亡
海明威
战争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位理想女性形象——凯瑟琳·巴克莱。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她对待死亡时有着非凡地勇敢和镇定。她的悲剧结局也感动了众多读者,并且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因此,本文总结道凯瑟琳是海明威定义中的理想女性,并且反映了那个年代女性真实形象和生活。
-
从性别批评视野看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何欢
利红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唐传奇
-
描述: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很多,就其身份和最终归宿大致上将其分成两类,即佳人和侠女。这两类作品中的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人生追求,但说到底都是男性想象写作的产物。唐传奇中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是不对等的,这不仅仅表现在两性关系中,还表现在社会地位上。造成这不平等的关系的原因除了男性想象的心理因素,还有封建社会女性自我缺陷的因素。通过分析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反观当下的女性处境,并能给予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
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邵夏沁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男权文化
另外那个女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的女主角柔斯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女主人公无论是“强势型”、“受害者型”还是“天使型”,都是男权文化下的消费品的结论,并且,这种女性形象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矛盾心理。
-
《镜花缘》女性形象对讽刺艺术的作用
-
作者:
姜爱华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无奈
讽刺
文化源头
-
描述:
《镜花缘》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重要的小说,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讽刺艺术,小说里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其讽刺艺术起到了巨大作用,道家文化的熏染又是李汝珍作品独特艺术的根源,对小说用女性来讽刺封建礼教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
中国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差异化分析
-
作者:
邰茜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差异对比分析
-
描述:
由于我国与英美国家本身存在文化传统、风土习俗、文化背景和思维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促使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也存在差异,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那么本文就关于中国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
张洁小说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万丽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本文以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无字》等作品为例,分析了张洁笔下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
王安忆和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颜柯洁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施叔青
王安忆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王安忆、施叔青作品进行精细研读,试图通过二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她们二入文学艺术的异同,从而分析张爱玲对王安忆、施叔青的影响,王安忆、施叔青对张爱玲艺术的传承与超越.
-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丽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
试析《三体》中三位女性形象的伦理意义
-
作者:
方晓枫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幻小说
《三体》
文学形象
忠诚
慷慨
仁慈
女性
-
描述: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作品及获奖事件,在读者中引发了极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人们对叶文洁、庄颜、程心三位女性形象的理解歧见纷呈,但较少涉及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以忠诚、慷慨、仁慈等伦理学概念作为价值参照,透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和人物内心的表达,可发现她们均具有丰饶而深沉的人间大爱。《三体》由此体现的人文情怀,也进一步证明了,优秀的科学幻想小说,尽管天马行空,想象奇崛,但本质上依然是“人的文学”。
-
苏童《米》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对会红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
女性身份
反抗性依附性
-
描述: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