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凌叔华小说艺术综论
-
作者:
冯慧敏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中有画
叙事
内省意识
心理描写
凌叔华
-
描述:
作为现代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凌叔华的艺术世界是独特的。她以独到的内省意识,直面女性的弱点,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进行剥露与批判,这使她关于女性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她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把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结合起来,深入细腻地展露女性人物心理,显示了独特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她在叙事艺术上有着同时代女作家所不具备的成熟与完美,是较早专注于叙事艺术的现代女性作家之一。她以调理丹青之手行文,使作品满溢画意,呈现出“文中有画”的生动气韵。凌叔华以其独特的艺术匠心和构思,开辟了新文
-
精神困惑与身份危机
-
作者:
沈洁玉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危机
精神困惑
女权主义
多丽丝.莱辛
精神分析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是活跃在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以多元主题、独到视角和大胆实验吸引了全世界众多读者。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评论家誉为西方女权主义的“圣经”。尽管她自己否认是个女权主义者,但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莱辛强调小说的社会意义。她的许多前期和过渡时期的小说均揭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危机,描写了妇女的忧愁、压抑、彷徨、恐惧与绝望。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本论文选用了她的部分主要作品,如《野草在歌唱》、《玛莎.奎斯特》、《恰当
-
英国“新女性主义”探析
-
作者:
李苗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妇女运动
英国
-
描述:
英国妇女从19世纪就开始了争取选举权的运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达到了最高峰。但此时的女权主义思想大多数停留在对不平等地位的谴责上,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等。过多强调的是男女的共性,而没有注意两性在社会角色上的差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妇女运动暂时停止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活动,共同投入到战争中。一战后妇女运动再度复苏,终于在1918年通过了《人民代表法》,使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此时期大规模的争取平等权的运动不再多见了,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更迫使大批妇女回归家庭,新一代的妇
-
中共六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作者:
闻君宝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中共六大
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虽较晚,但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教训并上升为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当然这种历史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不断的正确或挫折,甚至是失误的曲折发展过程。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关键转折时期,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一度经历从右到“左”的曲折探索时期,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也随之进入了曲折发展阶段。直到党的六大时,全党才对这一时期的革命经验、教训和一系列革命理论发
-
从性别角色社会化审度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
-
作者:
袁健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体育人口性别结构
体育人口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
-
描述:
社会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男女的和谐共进。尽管建国以来,我国妇女体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在竞技体育领域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但妇女群众体育与男子仍有差距,体育人口性别结构更为直观的体现了这些。深受三千年父权制影响的中国,仍然残留着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观念,这些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女性参与体育运动。因此,有必要冲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藩篱,赋体育以社会性别,增加女性体育人口,平衡体育人口性别结构,推进男女体育人口和谐发展。从而为发展我国妇女体育、制定体育人口发展对策以及更好地指导全民健
-
明清安庆府才媛诗人研究
-
作者:
鲍丙琴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才媛诗人
明清
安庆府
-
描述:
本课题以“明清安庆府才媛诗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爬梳,统计出安庆府才媛的数量,考察其生平和创作,探讨其文学史意义,以期给出相对准确、客观的定位。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梳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说明本文研究思路、方法、难点、创新点和不足。正文第一章主要从县域分布、社会出身、家族特色和文艺修养四个层面对安庆府才媛群体的外部特征作宏观把握;第二章根据安庆府才媛存世的诗歌文本,划分其题材类型,大致有闺怨诗、写景诗、咏物诗、交游诗、咏史诗、题画
-
清代徽州才媛诗人研究
-
作者:
王燕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才媛诗人
徽州
-
描述:
本课题以“清代徽州才媛诗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她们的著录情况,试图把握徽州才媛诗人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还原清代才媛诗人的历史情状,探究她们作为一个文学群体对徽州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徽州文学的积极作用。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构成。绪论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说明研究方法、论文的重难点、创新点及不足。论文以时间为纬,以徽州才媛诗人生年先后为序,分为清前期、清中叶、晚清三章,另有年代不详者单立一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清前期(顺治—康熙)24位
-
论“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中启蒙意识的嬗变
-
作者:
李筱翎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意识
“五四”女作家
嬗变
-
描述:
“五四”女性文学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精神成果,同时,“五四”女作家们也参与了“五四”文化精神的建构。她们既是“被启蒙者”,也是“启蒙者”。“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启蒙意识呈现出由浅入深、由外在认同向内在阐释的嬗变过程,亦即她们对“使人成为人”——“使女人成为人”——“使女人成为她们自己”的意愿表达过程:“问题小说”是对“五四”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较为直接的文学响应,是一种“启蒙”的回音,体现的是她们在强势的思想潮流的裹挟中产生的“立人”意识;其对女性群体的生存境况幽微烛照、对女性的出路深入探讨的小说则
-
《花间集》语言研究
-
作者:
汪红艳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花间集》
感觉语言
比较
语言本体
艳诗
心灵语言
柳永词
二主词
-
描述: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集,它集音乐文学、女性文学、文人文学、地域和时代文学于一身,这些文学特色都在《花间集》的语言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上篇”讨论《花间集》自身的语言特色。《花间集》重感官刺激,它将眼、耳、鼻、舌、身的感觉都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积淀丰富形象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语的超常组合、比喻通感手法以及表现节奏旋律的连绵词、音步、押韵及韵脚的选择、四声的安排等语言手段被充分调动起来。《花间集》运用这些感觉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形象柔美艳丽、声响和谐优美而又香软凄冷的花间世界。《花间集》重外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