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一朵凋零的"恶之花"——从短篇小说《心烦意乱的传道士》看哈代的女性观
作者: 易宏建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恶之花"   莉萨  
描述: 哈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以其矛盾性格和不幸命运已在批评界反复被人提起,《心烦意乱的传道士》同样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莉萨一方面纯朴善良,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但另一方面,她又在暗中参与走私贩卖私酒的交易,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另类"新女性.哈代同情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同时又保留了某些男权意识和价值取向,冲破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最终走不了多远,体现了哈代女性观的矛盾性.
“世间只有情难诉”——《萤窗异草》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王蓓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形象   《萤窗异草》   至情   四大类  
描述: 在《萤窗异草》中,以"至情"为基点,以狐鬼精魅为外壳,长白浩歌子为我们勾勒出的一系列为爱所困、为情所苦的各色女子形象尤其引人注目。根据这些女子用情深浅及其主导性格,我们可将她们分为痴情而贤德、多情而貌美、至情而聪慧、妖冶而无情四大类。
品特戏剧中的情人游戏
作者: 柏林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特女性   克里斯蒂娃   情人游戏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哈罗德·品特的三部戏剧作品《回家》、《情人》和《微痛》中,家庭中的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背离妻子身份的情人形象。对身份固定性的打破,使得这些品特女性成为父权体制中的不稳定因素,从内部对传统性别秩序产生了冲击。从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影响下的女性理论视角进行解读,这些品特女性利用符号态的特质动摇了封闭的父权象征语言体系,为女性乃至所有个体的存在方式揭示出更多的可能性。
《圣经》母题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的重现
作者: 何素平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现   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前期文学   《圣经》母题  
描述: 《圣经》是构成西方文化“二希”传统和文学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文化母题在欧洲文学经典中频繁出现,尤其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常以“家园”“爱情”“赎罪“死亡”等主题模式不断重现。
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下的奥斯汀和伍尔夫
作者: 龚琳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意识   简·奥斯汀   精神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   "灰姑娘"情结   女性主义  
描述: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女性文学创作上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结合她们的人生经历,分析了在其主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和意象,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挖掘两代英国女性作家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探求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特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