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赵树理的女性观
作者: 郭运恒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树理   女性形象   性立场   显文本   潜文本  
描述: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笔下的婆婆、媳妇和女儿这三类形象的分析,阐释赵树理创作中女性观的矛盾现象,即在显文本中对女性的关怀和潜文本中对女性的鄙视,并试图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深层原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总目次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科学版   宁波市   研究述评   总目次   大学学报   探究   制度构建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视角  
描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总目次
她们死于沉默——《女勇士》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失语悲剧透析
作者: 许胜男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主义   压迫性沉默   《女勇士》  
描述: 文章从华裔女作家金斯敦的《女勇士》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入手,透析文学语境中的弱势群体的失语(压迫性沉默)问题。华裔的中华文化传承当中的性别主义及其沉默策略所制造的压迫性沉默使无名姑姑与月兰姨妈都被禁锢在内化了的女性沉默中,而这沉默自身对她们就是一种压迫。该沉默巨大的破坏性使她们内心经历了一个超过她们自身张力(承受力)的斗争。置身于所谓的“道德的”、“正常的”、“可理解的”与自身不可表述的现实的巨大矛盾之中,不同的个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则依照不同个体各自的承受力而终结于自杀或疯狂。
《美国妇女与妇女运动(1920-1939)》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两次世界大战   中国社会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美国历史   社会文化   生存状况   间歇期  
描述: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莉萍副教授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美国历史和美国妇女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
《宁波女俗》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狄智奋副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女俗是民俗中的一部分,也是女性学中的一部分,无论是表层民俗事项,还是深层民俗心理,都在不同程度上规范女性的日常行为与思想;女性是民俗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著以宁波女性成长习俗为主要研究对象,涵盖初生
再论台湾文学“乡愁”的叙事类型
作者: 刘鹤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民情结   “故乡原型”   “乡愁”   台湾文学  
描述: 台湾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乡愁"强烈地显现出"遗民"内生性"故乡原型"的原始驱动力和顽强的中国民族意识。台湾文学的"乡愁"演绎着对中国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民族国家认同之思。分析台湾"乡愁文学"中的遗民情结,并由此影响两蒋时期在台湾岛内外社会政治因素关照下的"故乡原型"意象在文学"乡愁"中的独特存在,揭示台湾"乡愁文学"叙事中,"战斗文学"面具下"怀乡"的"乡愁"叙事、"女性文学"凄美牵魂的"乡愁"叙事和"无根"文学在原乡时空叙事下"乡愁"的国家认同。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女性——林佩瑶与繁漪之比较
作者: 刘桂萍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佩瑶与繁漪   比较   传统   现代   女性  
描述: 林佩瑶和繁漪是现代小说名著中的典型形象,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以不幸的人生际遇,谱写着生命中的悲歌,她们与现实抗争,徘徊在传统与现代间,虽然没有达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仍有其审美价值。从女性文学研究方面可以看出,男权主义社会造成了女性的心灵重创;封建家长制的旧中国对女性的精神摧残,是悲剧的主要根源。通过比较也有力说明,性格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女性必须摆脱传统的依附性,独立自强才有可能走向新生。
穿越时空的“私人化写作”——从苏青热到林白现象的文学反思
作者: 毛海莹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青   私人化写作   林白   女性  
描述: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理解·反动——五四与新时期女性小说中母亲角色定位之比较
作者: 王贞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动   理解   母亲   定位  
描述: 以母亲形象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女作家的作品,截取五四时期与新时期这两个女性自我意识相对活跃的时期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中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的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尚能注重母亲这一社会角色并对其加以衡估,母子、母女之间即便有隔阂,相互之间的爱却不容置疑;延伸至上世纪末的文坛,母亲形象轰然倒塌,母性崇高的社会人格被消解、颠覆,母性人格第一次被庸俗化、丑恶化。同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肯定每次演变的历史突破与成就,挖掘不可规避的局限性或是误区,期盼对母亲形象书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