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节牌坊下的女性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法题材小说   传承与反思   女性形象  
描述: 吴组缃的小说大多反映宗法社会经济的凋敝与人伦的沦丧,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成为宗法道德文化的牺牲品。从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吴组缃对女性命运问题的探索是非常有个性的,既与五四文学、左翼文学的传统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既显出吴组缃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又多了一份对历史的反思。
一曲乡村女性命运悲剧的挽歌
作者: 何丹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空间   性描写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描述: 毕飞宇的《玉米》描写了玉米、玉秀,以及玉秧这三位农村少女的不同人生,三部曲讲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包含的却是作者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反思。《玉米》中有两个不可忽略的
从恶魔、天使到理想女性
作者: 刘露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恶魔   《面纱》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对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凯蒂个人历程的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恶魔”“天使”及“完美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凯蒂形象的变化,论述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男性主义的桎梏,开始觉醒。
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作者: 冉恬羽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都》   人物形象   唐宛儿  
描述: 《废都》作为出版后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其女性形象却极少有人专门论之。小说中最主要的女性人物便是唐宛儿,本文试通过作者理念的践行者、庄之蝶之镜像和小说之结构关节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唐宛儿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
神性与人性的碰撞
作者: 许晗媞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其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其中,《贵族之家》的女主人公丽莎便是一个气质超群、高贵善良的少女,是俄罗斯文学中典型的“圣徒式女性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神性与人性的碰撞,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复杂的“痴女”
作者: 李笑寒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晚筠   阿莲   《痴女阿莲》  
描述: 商晚筠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创作于留台时期的短篇小说《痴女阿莲》刻画了一位重要的女性形象——阿莲。她笔下的阿莲具有痴傻善良、倔强自卑、向往自由和找寻自我四个方面的特征。阿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三个因素息息相关,即作者自身的经历、小说的时代因素和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再认识。
沈琼枝与鲁小姐
作者: 陈丽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在《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形形色色的士人形象,还活跃着一些女性形象,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虽无细致的描写,但她们的地位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儒林外史》的一大主题是对科举制的批判,部分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深刻地阐释了这一主题。其中沈琼枝与鲁小姐是作者所用笔墨较多的典型形象。
冲破男权世界的藩篱
作者: 李歌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既定规则时,因其自身境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塑造了尹小跳、尹小帆、章妩、唐菲等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对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尹小跳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她在经历了情感的挣扎与内心的纠结之后能够开始清醒地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能够打破男权社会中的男权文化带给她的枷锁,成为一个大写的、独立的“人”。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异同新探
作者: 张艳丽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粉世家》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描述: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已有专家做过研究,但鲜有人对二者人物形象的相似性作系统考察与比较分析。这篇论文把两部作品中具有相似性的人物形象分为封建家长、纨绔子弟及女性形象三类。通过对此三类人物形象异同的比较研究,探析《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模仿及二者的区别,并挖掘其区别产生的根源,进而客观评估《金粉世家》的思想特色及局限性。
女性与革命
作者: 张博文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