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解读《宠儿》中四种不同类型的黑人女性
-
作者:
李霖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悲剧
根源
-
描述:
《宠儿》是著名的非洲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黑人女性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饱受歧视和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她们觉醒后奋起抗争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揭示了造成黑人女性悲剧的根源。
-
《黛西·米勒》中的欧美文化差异评析
-
作者:
苏威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黛西
女性
-
描述: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其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欧美女性形象.欧美两国女性文化观念不同,主要表现在等级观念、女性观念、对待欧洲文明的态度以及行为举止不同.
-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画像》中的女性视角分析
-
作者:
张希萌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椭圆画像》
女性视角分析
爱伦坡
-
描述: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画像》,通过运用叙述的方法和对女性形象的剖析,采用"嵌入式"的结构,使作品更加新奇、引人入胜。该短篇小说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叙述了当时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的存在是全然缺席的,没有发言的权利,女性一直处于最边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椭圆画像》的道德、情感以及女性地位等方面的解读,着重分析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形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有利于我们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解析爱伦坡的女性观。
-
浅析男权意识下的川端文学女性歧视
-
作者:
袁莉莉
陈辉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歧视
男权意识
川端康成
女性
-
描述:
川端康成被称为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成功塑造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但仔细研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歧视女性的一面。依据《雪国》、《古都》等文本,挖掘川端康成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歧视因素,探究其成因,以求更全面解读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经典。
-
贫民窟中的“他者”:浅析斯蒂芬·克莱恩的《街头女郎玛吉》
-
作者:
肖西西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蒂芬·克莱恩
《街头女郎玛吉》
他者
-
描述:
斯蒂芬·克莱恩是十九世纪末杰出的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街头女郎玛吉》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由她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她们的命运可以看到,贫民窟是社会的边缘,贫民窟里生活的女性更是社会边缘的边缘人物,贫民窟的男人是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贫民窟的女人更是“他者”中的“他者”.
-
李渔戏曲女权主义思想的现代诠释
-
作者:
杨瑛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李渔
戏曲
-
描述:
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戏曲家,他作品中的女性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勇于追求男女平等和婚姻幸福,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文学作品女性形象的传统,具备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对其思想的现代性、超前性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
试论三位女性与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关系
-
作者:
曹培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螺旋上升
受挫
精神顿悟
-
描述: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通过三个重要的女性形象触发了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这种精神顿悟是一个逐渐酝酿的过程,三位爱尔兰女性的作用恰似加布里埃尔精神上产生化学反应所必需的催化剂。
-
必然的选择:谈《远离尘嚣》中芭丝谢芭的回归
-
作者:
曹家琴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宗教情结
回归
和谐自然观
-
描述:
哈代1874年所发表的《远离尘嚣》被称为“最有代表性和最协调的威塞克斯小说”。同他创作的其他悲剧女性人物相比,女主人公芭丝谢芭的结局具有喜剧性。她由反叛再到皈依为正统女性的过程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其回归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文章从作家的宗教情结、爱情观、和谐自然观三个方面探讨其回归的必然性。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婆形象
-
作者:
方华蓉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态
扭曲
婆婆
异化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婆是现代作家塑造的一类独特的旧式女性人物形象,作为生存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旧式家长,她们秉承着父权意识的性别歧视,对儿媳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束,总体上呈现出愚昧守旧、矛盾焦虑与变态扭曲的文化性格。
-
对于娜拉出走意义的消解——论沉樱早期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曾琪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出走
沉樱
消解
-
描述: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提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