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从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
作者: 兰岚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曼殊   女性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对女性的气质与才情的表现、女人与情爱的关系、对“女人祸水论”的看法三方面,阐述曼殊身处过渡时代所流露出的对女性的矛盾思想,并分析具有这种思想的成因。
孙犁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道体化色彩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孙犁   女性形象  
描述: 孙犁将塑造女性作为小说创作的切入点,并将这些女性形象融入一种道体化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无论是身处的外在环境还是作为人的内在品质都被染上了一层浓厚的道体化色彩。这一方面既体现了孙犁对女性的钟爱,另一方面也铸成了孙犁崇尚道家文化的美学风格。
在女性自我追寻的路上——探析“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李筱翎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女性自我   知识女性  
描述: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她们在突现自我、建构“双性同体”的自我人格以及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场域当中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相。她们以果敢的行动和言说表达了她们追寻自我的诉求,但又因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因循而最终无法争得较为完整的自我空间,确立较为独立的自我身份认同。
越过道德边界的女人们——论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一类女性形象
作者: 吕江会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   道德越轨   理想人性   女性  
描述: 汪曾祺笔下有一群很少受人关注的女性形象,她们道德越轨,用惊世骇俗的私奔、以大胆的性爱方式对生活进行质疑和抗争,以此来诠释一种虽饱受压抑却依然泼辣恣肆的生命形态。作者也正是要借这群脱离了道德轨道的女性来高扬自己的人性理想,探寻和追问理想的人性。
在女牲自我追寻韵路上——探析“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李筱翎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自我   知识女性   五四  
描述: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她们在突现自我、建构"双性同体"的自我人格以及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场域当中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相.她们以果敢的行动和言说表达了她们追寻自我的诉求,但又因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因循而最终无法争得较为完整的自我空间,确立较为独立的自我身份认同.[著者文摘]
浅议苏轼的女性墓志
作者: 陈玲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墓志   书写方式   苏轼   女性形象  
描述: 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其创作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文章以苏轼撰写的女性墓志为语料对其作一些简要分析.
淡妆浓抹总相宜——温庭筠、韦庄词中女性描摹方式的不同及其原因
作者: 张云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摹方式   温庭筠   原因   韦庄   差异  
描述: 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著名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都有着筚路蓝缕之功;不管是温飞卿的严妆,还是韦端己的淡妆,总是浓淡相称,相得益彰,他们词风的异同也常被后人拿来对比研究,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他们对女性形象描摹方式的不同,并分三个方面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分析描摹方式不同之原因。
论张弦影视剧作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发展
作者: 刘霞云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剧作   构建   女性主体意识   张弦   发展  
描述: 扫描中国现当代文坛,一批具有一定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关注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发展,而男性作家则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张扬着男权意识。在男权意识已成为男性作家一种集体无意识写作时,剧作家张弦则以一颗饱含怜爱敬重之心为大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在本文中,笔者以张弦的人生历程为纵轴,以不同阶段塑造的人物形象为横轴,在全面了解女性形象内涵与意味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出张弦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弘扬,进而深入了解张弦的思想艺术世界。
“各还命脉各精神”——元杂剧女性形象类型抽样分析
作者: 赵晓红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性格特征   女性形象  
描述: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也谈“样板戏”的女性革命神话:“样板戏”女性群像成因探究
作者: 杨葵   徐冬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板戏   女性英雄   女性群像  
描述: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