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争取女权运动的历史和妇女学
作者: 白井厚   何培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太阳   东西方神话   妇女地位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生命之源   宗教改革   母系社会  
描述: 落日“本来,妇女实际上是太阳。……如今,妇女是月亮,是靠别人生存,靠身外之光发亮,宛如病人那样面容苍白的月亮。现在,我们要夺回我们被完全遮盖住了的太阳。”尽人皆知,这是《青鞜》创刊词,平塚雷鸟把妇女比作了太阳。这个比喻绝非夸张,对生命之源具有崇拜之心是很自然的。作为生命之源,原始人直接崇拜妇女,进而崇拜太阳并不是不可思议。从母系社会许许多多东西方神话中女神的形象上,就可以知道,妇女拥有一个象太阳那样光辉灿烂的过去。
河南最早的妇女刊物-《中国新界》
作者: 邓纵   来源: 妇女生活(郑州)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河南   杂志   东京   日本   时代精神   中国新女界   切身利益   中国同盟会  
描述: 《中国新界》杂志(以下简称《界》)是河南最早的一家妇女刊物,为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主办。该杂志从一九○七年二月五日至七月五日共出六期。社址在日本东京当时的牛输(日文音空)区马场下町二
孔雀之乡的妇女
作者: 祁庆富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孔雀之乡的妇女
优秀的革命家--蔡畅
作者: 郑伟章   来源: 求索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家   蔡畅   妇女运动   妇女部   中国妇女   李富春   罢工   蔡和森   妇女工作   向警予  
描述: 一九一三年秋天的长沙,大街小巷,人们互相传说着一件新闻,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妇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来长沙考学堂了。 这位老妇人就是蔡畅同志的母亲葛兰英(后改名为葛健豪)。她带着的两个女儿,一个是蔡庆熙,一个就是蔡咸熙(畅),外孙女是蔡庆熙的女儿刘千昂(昂)。 原来,她们来自湘乡县(现为双峰县)永中镇。蔡畅同志生于一九○○年五月十四日。她的父亲蔡蓉峰。原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谋到一个小职,后来回到家乡,不事生产,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蔡畅同志十二岁时,她父亲就要把她许给一个财主做小媳妇,以换取聘礼。母
祝贺《妇女生活》创刊
作者: 刘杰   来源: 妇女生活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革命力量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妇联   妇女生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妇女组织   儿童少年   精神文明  
描述: 省妇联主办的《妇女生活》创刊了,这是全省广大妇女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妇女是一支伟大的革命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这支力量的重大作
女博士韦钰
作者: 吕佳   周道纯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博士韦钰
妇女与宪法
作者: 杨大文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妇女与宪法
县长魏福宝
作者: 建彬   凯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县长魏福宝
《聊斋志异》女性的心灵美
作者: 孙一珍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文学作品   作者   妇女形象   聊斋志异   女子   蒲松龄   心灵美   伦理观念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家务料理“变成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在中国又加上“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的羁绊,女子更是处于苦井的最底层。
时代女性的“二型”——《蚀》三部曲女性形象试论
作者: 钱诚一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舞阳   三部曲   小资产阶级   静女   茅盾   爱情   知识分子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茅盾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中,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别引人瞩目。他塑造这类形象,起始于第一部创作《蚀》三部曲。他说,《蚀》里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茅盾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各具有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但大多同这“二型”有着“血缘”关系,分别组成各自的“家族”,形成时代女性形象的二个系列。前者,除了静女士,方太太,还有环小姐(《自杀》),张女士(《昙》),琼华(《一个女性》)以及林佩瑶(《子夜》)。后者,在慧女士、孙舞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