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乔伊斯与伍尔夫的女性观对话
作者: 王扬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比较   女性观   乔伊斯  
描述: 上个世纪之交的时刻,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形成第一次浪潮。女性主义支持社会丕变的激进内涵造成了现代主义创作对性别史无前例的关注。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代表性的男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大师,乔伊斯与伍尔夫在小说题材的选择、小说形式的革新,以及女性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同时,他们的女性观又反过来对其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论文旨在将乔伊斯与伍尔夫的女性观放入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时代大背景下,通过对他们女性观成因的
森鸥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么淑云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牺牲   自由解放   新女性  
描述: 森鸥外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启蒙家、思想家,他与夏目漱石作为日本近代两大文豪载入日本文学史册。他的《舞姬》被赞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长篇小说《雁》是他理智的双眼对爱的凝视,感伤的意马向青春旅路的回驰,历史小说《安井夫人》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虽然三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森鸥外是近代文学的启蒙者,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高官,旧势力的守护者,他身上近代与传统的互制性格表现在他所创作的女性形象上,便产生了一种矛盾。本论文旨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森
女性伦理观的现实维度与价值考量
作者: 刘艳华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考量   女性伦理   现实维度  
描述: 女性伦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学科。它的提出不仅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伦理学研究的领域。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西方女性伦理的现实维度进行梳理并对其价值展开思考。虽然由于社会制度,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女性伦理观的内涵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女性主义是世界性的,中西女性所处的相同的边缘境遇提供了东西方对话的可能,同时,中西女性伦理更需要整合与宽容。通过对西方女性伦理的考量,这对于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妇女运动的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由于传统男尊女卑的父权制
拉斯普京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许蓉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斯普京   永恒价值   女性形象  
描述: 俄罗斯文学素有描写、颂扬女性的传统,优秀的文学大师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画廊。拉斯普京继承了这一传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除了具有善良、真诚、勇敢、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等俄罗斯文学中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也富于鲜明的个性特征,从而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女性画廊。随着时代的变迁,拉斯普京不同创作时期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身份、宗教观、自我意识方面都不尽相同,不但反映了作家的女性观和道德理想,而且具有永恒的精神和艺术价值。
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玉莹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俄罗斯文坛著名的吉尔吉斯族双语作家,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作为人道主义作家,艾特玛托夫非常注重对“人”的思考,关注人的个性和命运,从全人类的高度审视文学创作。他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他对女性的态度和思考。同时,这些女性形象构成了他文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文化、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美学观三方面,来剖析其女性形象生成的原因,并挖掘这些女性形
解读莫里森笔下女性人物的传统与叛逆
作者: 翁珲珲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叛逆   传统   黑人女性  
描述: 作为一个非洲裔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关注着本民族女性的命运,因为她深深知道,她与小族裔黑人女性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关注她们的命运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命运。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非洲裔美国人一直受到种族主义的困扰,而作为黑人女性更是受到种族和男权的双重压迫。在面对双重压迫时,黑人妇女表现出不同的念度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取向。有的黑人妇女在压迫下完全丧失自我,抛弃并割裂了与本民族的联系;有的黑人妇女则陷入了更深的传统的囫囵,不思进取,逆来顺受,以放弃尊严作代价换取生存空间,她们成了囿于传统的代言人。
《金色笔记》的女性研究
作者: 李艳萍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身份   怨妇   理性回归   女性困惑   金色笔记  
描述: 本文探究了《金色笔记》中现代女性在摆脱“他者”的客体地位,建构女性自我主体性以及寻求自我价值的涉渡中遇到的困惑、迷茫与无奈,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深入分析了导致女性困惑与无奈的原因。其原因大致有三个:现代女性对男性的精神依附;多重身份导致自我的分裂;以及身为人母的困惑。虽然现代女性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附,但是对男性还有很深的情感依附。除此之外,女性同时拥有多重社会角色也使其茫然。莱辛解构了传统无欲无我的母亲形象,把母亲的爱、怨与恨都呈现在小说中,展现了被主流文化遮蔽的“母亲”的真实生存状态。本文
空间批评视野下《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春龙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始终关注在美华裔的生存与文化身份问题,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流露出她对华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华人在异乡发展前景的担忧。《勇士》讲述的是一位华裔女孩儿的成长经历,它
觉醒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女性研究
作者: 崔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女性自我意识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描述: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97-1970),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其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着力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对女主人公露西的内心的刻画,更是细致、精准、入木三分。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整部小说就是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突破、有挣扎、有喜悦、也有困惑。本文意在解读露西是如何跨越那些可见的以及不可见的障碍,最终实现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本文详细探讨了露西的无意识逐渐转化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全过程——从其无意识的形成,到无意识完全转化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完
普希金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体系研究
作者: 于健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利亚   女性形象   普希金   集体无意识  
描述: 的形成因素有哪些,主要分析普希金幼年时奶娘阿琳娜和拉耶夫斯基将军的女儿玛利亚对诗人的影响。第三部分则是解读由这些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