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漆室之忧,其来有自——从徐自华诗文看近代知识女性的家国情怀之源
作者: 闻海鹰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刘向《列女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漆室邑有一个女子,因"鲁君老、太子幼"而忧伤,这时,邻家妇人对她说,此乃"大夫之忧",而非女子之忧。漆室女反驳说:"昔晋客舍吾家,惊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避乎?"从此,漆室之忧的典故就成了女子忧国忧民的形容。在这个故事编纂后大约两千年,有一个叫秋瑾的女子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清末民初翻译家陈鸿璧的家世
作者: 栾伟平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陈鸿璧(1884—1966)是清末民初有名的翻译家,广东新会人,所译科学小说《电冠》、侦探小说《第一百十三案》《印雪簃译丛》、历史小说《苏格兰独立记》等等,在当时风行一时。黄人曾应徐念慈之邀,撰
女作家的“国家”想象与民初“爱国小说”
作者: 薛海燕   王双腾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一战"与民初爱国思潮"爱国"一词承载"热爱自己的国家"内涵,在汉语典籍中较早见于《战国策·西周策》:"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促使了中国早期爱国思想的诞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然此时的国家实际上是各个诸侯国,但"齐人""楚人"之别却体现出人们思想中初步具备的国家观念与国籍
秋瑾与对联五题
作者: 黄锡云   娄国忠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秋瑾撰写的几副对联秋瑾是著名的革命家,也是近代屈指可数的杰出才女之一。她工诗词,善联对,撰写的对联不仅语句流畅,用典自然,而且气盛势强,情透纸背,无丝毫纤弱气,足见其侠女风格和过人才思。秋瑾爱国救民之心萌生于少女时代。1904年,她以惊人的行动,冲破封建礼教和家庭束缚
刘清韵戏曲中的传统观念和时代精神
作者: 邓丹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晚清才女刘清韵(1842-1915)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多产的女作家,一生创作剧作逾二十六部,掀开了"女性戏曲史上最光辉的一页"①。刘清韵现存的十二部剧作,李志宏依据题材来源的不同将之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历史故事中的人和事入戏",如《镜中圆》、《氤氲钏》、《英雄配》、《鸳鸯梦》、《千秋泪》等五种;"第二类是《聊斋》故事中的人和事入戏",如《丹青副》、《天风引》、《飞虹啸》等三种;"第三类
《先妣薛恭人年谱》的叙事立场及薛绍徽形象
作者: 王同舟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先妣薛恭人年谱》的谱主系近代福建女作家薛绍徽。薛绍徽病逝于宣统三年(1911)闰六月,1914年她的著作《黛韵楼遗集》家刻刊行时,以其子女陈锵等人的名义撰写的《年谱》就附在书后。这是一份给人带来惊喜的文献,在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阶段之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由女性作家本人或亲属发布的如此详细的作家生平资料,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把谱主
新塍郑官房与郑静兰
作者: 赵青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清朝后期在嘉兴府新塍镇郑氏官房出了一位诗人,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郑静兰(1844—1913),字松筠,光禄寺署郑宝锴,光绪元年(1875)举人郑文同从妹,福建平和县典史范鸿书妻,范梦石嗣母。著有《绿窗馀事》、《焦桐集》、《焦桐续集》。
“他者”的反思与沉溺——试论《再生缘》及其批评性再创作
作者: 盛志梅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续作   《再生缘》   改编   仿作   "他者"   陈端生  
描述: 陈端生创作的《再生缘》是清代文人弹词的代表作。清朝乾隆以后至晚清,在闺阁阅读群的批评互动中,产生了对弹词文本的改编、续作、仿作等文学现象,这方面以梁德绳、侯芝、邱心如等人成就最突出,从而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女性写作弹词的热潮。续作者大多是围绕易装之后主人公如何面对现实身份这个焦点问题展开的。大部分的续作者都或多或少的认同主人公重新回归女性的既定生存状态,即回到家庭,回归妻子、母亲、家庭主妇的社会身
对《袁筱珊:秋瑾在株洲的革命战友》专栏文章的几点质疑
作者: 罗章生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寻踪觅影"踏访"槐庭";一是"记者手记"拾掇历史的碎片;最后是专栏的开头,核心提示。这个提示大概有五:一、担任过秋瑾创办的《中国报》的主编;二、同秋瑾一起办过教育;三、经秋瑾介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