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安娜与艾玛的爱情悲剧比较
-
作者:
司马双龙
来源: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情悲剧
安娜
艾玛
-
描述:
安姆和区玛这两个女性形象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追求,她们都有着表面幸福但实际并不和谐的婚姻,都为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而最终走向毁灭.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对待爱情的态度.悲剧发生的原因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以上方面的比较分析,以期对这两部巨著获得更深的理解.
-
《红字》的替罪羊原型解析
-
作者:
郝春梅
来源:
科教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
替罪羊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霍桑代表作《红字》,塑造了一位饱受歧视与迫害而坚强不屈的勇敢的女性形象———海斯特·白兰。白兰挑战了根深蒂固的道德与文化,渴望自由与爱情,然而却受到了社会舆论与道德的沉重打击。白兰最后不得不担负起“通奸”的罪名,成为公众的替罪羊。文章通过原型分析的手法,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分析了替罪羊形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它的现实性。
-
《争报恩》中李千娇形象新论
-
作者:
朱仰东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戏
梁山好汉
李千娇
《争报恩》
-
描述:
元代水浒戏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引起读者或观众同情,最后又以圆满结局收场,且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只有《争报恩》中的李千娇。李千娇表面上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对象,但她实际上还具有一般弱者所不具备的智慧,懂得策略,善于利用人,正是这些性格特质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今天的读者对她的认知。
-
水袖漫舞宝岛行
-
作者:
王璇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腔
陕西省
梅花奖
齐爱云
中国戏剧家协会
艺术团
表演艺术家
水袖
-
描述:
2007年5月27日,对于陕西省青年秦腔表演艺术家齐爱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她作为秦腔界的唯一代表随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首次赴台湾交流演出。齐爱云曾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穆桂英、扈三娘、窦娥
-
对镜竟何如?
-
作者:
孟晖
来源:
缤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化妆品
宋墓
镜台
女子
支足
画面
新密
女性形象
坐具
中国女性
-
描述:
圆镜架设在镜台上,一位女子亭亭对镜,一手扶住头上的冠子,另一手把固定冠子的长簪插入冠根,这,就是河南郑州新密平陌宋墓西南壁上“梳妆图”所表现的内容。但惹人兴趣的是,画面当中,一座矮足大榻横放在
-
爱情中不可承受之轻
-
作者:
车瑞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母情结
酷儿镜像
理论
死的本能
-
描述:
《玉卿嫂》是白先勇早期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承续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同时又使玉卿嫂超越了传统女性形象。她既美丽、善良、温柔,又自私、专制、盲目,是她自己编织的牢笼窒息了她和庆生两人的爱情。交流的困境使两人在沉默中越走越远,容少爷的恋母情结和“酷儿”心理将两人的爱情进一步推向死亡,然而在他们背后,社会、文化他者才是三人悲剧命运的真正制造者。
-
与命运抗争——从崔莺莺到杜丽娘、杜十娘
-
作者:
何慧莹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礼
崔莺莺
命运
杜丽娘
杜十娘
-
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个闪光的女性形象让人记忆犹新。崔莺莺、杜丽娘、杜十娘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青春美丽的她们对爱情却有着同样美好的憧憬。她们以不同的身份、地位、方式来诠释着自己心目中的爱情,唱响一曲曲反对封建礼教的赞歌。本文将以文本为依托,分析她们的人物形象、人物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崔莺莺、杜丽娘、杜十娘与命运不屈的抗争和抗争的结果。
-
浅议《李师师外传》
-
作者:
王敏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李师师
外传
龃龉
-
描述:
历代研究者认为《李师师外传》是宋人记载本朝事迹的一篇佳作,不仅因为它逐渐偏离因袭唐人传奇风格的创作之路,更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灭亡前后的社会现实,满腔热情地塑造了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女性形象。笔者在细译这篇小型传奇后,试图以一种新的角度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全文的构架出现的龃龉之处以及作品主题作出探讨,发现隐匿在作品背后的新信息。
-
缺失?回归?——评都梁《亮剑》的人物形象
-
作者:
黄战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失
主体意识
人物形象
回归
-
描述: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所塑造的男、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意识都是很强的,并不是像网上有人著文说的什么“主体意识缺失”。事实上,都梁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全国反响强烈,是在于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男性)充溢着阳刚之气,一扫当代文坛的萎靡之风。要说“缺失”,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正缺失李云龙式人物的阳刚之气。应该说,都梁作品流溢的阳刚之气,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一种更高品位的回归。
-
论中西礼小说《红月亮》的创作特点
-
作者:
王海涵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
认罪意识
《红月亮》
中西礼
人物形象
-
描述:
长篇小说《红月亮》是日本作家中西礼以自身童年经历及其家族成员的兴衰变迁为叙事主线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中国东北为历史舞台,以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语言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的创作特点包括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令人叹服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等,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印象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