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21 条
-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形象
-
作者:
刘玉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善良
性格
理智
人文主义
机智
-
描述: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他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创作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鲍西娅。她具有完美的品格,她自尊、诚实、理智、机智、有勇气、有决心、善良且机敏。她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封建束缚,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和不断追求。
-
恶之花罪之源:对卡门形象的新议
-
作者:
黄俏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梅里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如<雅克团>、<高龙巴>、<卡门>等作品.电影<卡门>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卡门.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卡门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欲,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将原始张力与邪恶之美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极致.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个人物,分析她的恶与罪.
-
来自东方的艺术天使
-
作者:
杨连元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胜素
东方
艺术
《霸王别姬》
京剧演员
天使
《大唐贵妃》
政协委员
-
描述:
阳春三月,新一届人大、政协两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新的政协委员当中,有了一位京剧观众熟悉的身影,她就是温文尔雅的李胜素。的确,在世纪之交的京剧舞台上,梅派传人李胜素的声望越来越高,她所扮演的《大唐贵妃》里的杨玉环、《霸王别姬》里的虞姬、《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柳荫记》里的祝英台等中国古典女性形象,在全国各地演出时,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在台
-
安娜 自由真挚爱情的殉难者
-
作者:
张黎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欺骗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文学
托尔斯泰
卡列宁
社会地位
爱情
人格
幸福
-
描述: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的作品。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名著之一,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而安娜从对自由真挚爱情的追求到幻灭的生动鲜活的影像,一百多年来更是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
杜丽娘的性格内蕴与舞台呈现
-
作者:
沈丰英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戏曲
舞台呈现
《牡丹亭》
内蕴
性格特征
杜丽娘
中国传统戏剧
人物形象
-
描述:
明代戏曲巨擘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所塑造的人物杜丽娘,是一位极具光彩的古代女性形象。《牡丹亭》自明万历间问世,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作为当代的昆曲演员,应当怎样演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呢?首要的,当是熟读汤显祖的原作,深入理解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其次就是要在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理论,仔细研究前辈艺术家对这一艺术形象成功演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特长,对这一角色加以再度创作,进行尽可能完美的舞台呈现。
-
地域文化视野下市民世界的展现——老舍、池莉市民世界之比较
-
作者:
刘梦琴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地域文化
老舍
市民世界
-
描述:
老舍和池莉都以表现市民世界闻名于文坛,两个人在创作伊始都把自己归入市民行列,坚持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为背景,展现市民世界,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老舍和池莉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人基于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待享乐的态度、商业活动的描写等方面,展现二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造成的作品创作上的差异。
-
恶之花罪之源
-
作者:
黄俏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走私
法律正义
传统价值观念
恶之花
浪漫主义小说
卡门
女性形象
梅里美
重新解读
-
描述: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梅里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如《雅克团》、《高龙巴)、《卡门》等作品。电影《卡门》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卡门。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卡门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欲,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将原始张力与邪恶之美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极致。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个人物,分析她的恶与罪。
-
不可忽视的次要人物:浅谈路瓦栽的形象
-
作者:
田立方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十九世纪
外国文学史
耐人寻味
女性形象
平民阶层
小人物
次要人物
-
描述:
玛蒂尔德作为外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多具特性的女性形象,其性格在项链的一得一失中尽显风采,自然夺去了读者的许多视线,我们会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付出的十年代价扼腕叹息,又为她后来勇于超越“原我”而备感欣慰。但是我们细读作品,如果把思维定格在次要人物——她的丈夫路瓦栽身上,会发现这个人物同样耐人寻味,作者同样也给我们展现了作为十九世纪法国平民阶层代表的这个小人物复杂典型的性格。
-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人物及人物刻画对比分析
-
作者:
徐芳
来源: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女性形象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人物刻画
-
描述: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文章将对比分析这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以及两位作家在人物刻画中的异同,以使大家对两篇作品和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能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
男性气概的百年变迁
-
作者:
程东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娱乐
女性气质
北大西洋
官方意识形态
爱情故事
现代传媒
泰坦尼克号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1978年后,新的两性形象的塑造,主要不是来自官方意识形态,而是来自商业(广告)、现代传媒和娱乐工业由贵族流入民间由于那部著名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海难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显陌生。其实,那场灾难除了是个爱情故事,还是一个男性气概的故事。在1912年4月15日那个冰冷的北大西洋寒夜中,百分之七十四的女性乘客逃生,而百分之八十的男性乘客,则丧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