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崇尚到质疑:浅析文学作品中“母亲”形象的转变
作者: 赵倩   来源: 赤子(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崇尚   质疑   “母亲”形象   转变  
描述: 母亲,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集慈爱、温柔、善良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母亲"形象经历了从崇尚、重构和改造,直至质疑颠覆的过程。
悲剧的命运——曼璐的形象分析
作者: 郭琦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脆弱   悲剧   倔强  
描述: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无辜地卷入事件的妹妹曼桢,让人既心疼又气愤的曼璐。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分析曼璐的形象。
莫将真幻来相混,芬芳香过总成空(二):从男性人物形象探析《京华烟云》
作者: 曲树坤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男性人物  
描述: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他一方面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从表面的女性崇拜和深层的男权本位两方面表现了其独特复杂的女性观;但另一方面,男性人物也是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男性人物的描写既丰富了文中的女性形象,又隐含着作者潜意识的男权本位思想。除此之外,林语堂作为脚踏中西文化的作家,无论是从宿命人生的悲剧意识,还是乐生方式的快乐哲学,这部作品都交错地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深层人生哲学。
莫将真幻来相混,芬芳香过总成空(三):《京华烟云》中的悲剧意蕴和快乐哲学
作者: 曲树坤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快乐哲学   悲剧意蕴  
描述: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他一方面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从表面的女性崇拜和深层的男权本位两方面表现了其独特复杂的女性观;但另一方面,男性人物也是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男性人物的描写既丰富了文中的女性形象,又隐含着作者潜意识的男权本位思想。除此之外,林语堂作为脚踏中西文化的作家,无论是从宿命人生的悲剧意识,还是乐生方式的快乐哲学,这部作品都交错地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深层人生哲学。
民俗视野中的木兰形象试析
作者: 赵艳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民俗   木兰传说  
描述: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杰出的民歌,产生了木兰这一千古流传、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本文以虞城木兰传说为背景,着眼于广阔的民俗土壤,探讨民俗学视野中的木兰形象,试图寻找广大民众心里的木兰。
男权社会下扭曲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蒂研究
作者: 程乾珊   朱丹丹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扭曲   婚姻观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学者们对于伊丽莎白、她的姐妹们以及她母亲做了很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对于女性形象的解读和婚姻观的探讨。然而,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蒂。本文通过对夏洛蒂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她与柯林斯先生的婚姻的分析,发现她的婚姻观的形成是深深受到她所处的男权社会的影响。在她的婚姻观里,婚姻能给她提供一个舒适的家,而不是建立在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基础上。这和伊丽莎白爱情至上以及本内特太太金钱至上的婚姻观都有所不同。夏洛特的婚姻观已经在男权
关于曹禺《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形象分析
作者: 贾多芬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   雷雨   资产阶级   繁漪   新女性   抗争  
描述: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周繁漪,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文学形象的人物,一个封建与资产阶级性质同时具备的角色,一个渴望被爱、孤独、有复仇心理的女性。正是因为如此,繁漪所产生的悲剧力量震撼了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雷雨》中的繁漪是不同于曹禺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她是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爱与恨两种极端相结合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封建书香门第的等级观念与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共存,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矛盾性。在此,我们将对独一无二的繁漪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索
荒谬废墟中开出的幸福之花——艾丽斯·沃克《紫色》的加缪存在主义探析
作者: 杨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色》   荒谬   幸福   艾丽斯·沃克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黑人女性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她突破了以男性为主的叙述方式的传统,成功地塑造一些焕然一新的黑人女性形象。沃克的代表作《紫色》通过女主人公西丽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盛行这样荒谬的生存状态下,通过反抗勇敢地挣脱束缚与压迫。试在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关照下,探究一生都在追求紫色的西丽怎样遭遇及面对荒谬,从对荒谬的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了悟荒谬到超越荒谬,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本质的追求,最后在荒谬中幸福地生存之道路。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矛盾思想及宗教观
作者: 朴明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宗教观   霍桑   矛盾思想  
描述: ,小说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女性主义视角将清教社会中的女性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将清教社会的传统、腐朽思想与人们的阴暗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霍桑在对海斯特这样一个对爱情与自由忠贞执着的女性形象进行赞颂的同时,也表现了他思想中的矛盾性。
中国式“娜拉”的出走:我看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曾雪阳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的父亲母亲》   他者   我者   女性  
描述: 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亘古衡新的话题,一部婚姻家庭文化史也是一部女性艰难成长奋争的历史。从几千年前《诗经》的"弃妇"诗"怨妇"诗到今天电视荧屏上的婚姻伦理剧,无不诉说着女性在自我寻求路上每取得一点点突破的艰辛。女性如何才能真正找回自己,从从属的"他者"身份回归主体的"我者"地位?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毫无准备地决然甩门离去,显然带有赌气式的感性冲动的痕迹,而不是一种真正理性的自我的追寻。与此相反,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母亲"用异常平静的方式从守护了半生的婚姻中走出,以一个自信的自强的自尊的自爱的女性形象从挚爱
< 1 2 3 ... 188 189 190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