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格决定命运:简·爱与斯嘉丽的分析比较
作者: 邓俊娥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   命运   简·爱  
描述: 简·爱和斯嘉丽是文学史上两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深受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两位女主人公在性格上有太多相似之处,独立、勇敢、坚强、勇于追求幸福、具有反叛精神等,她们的个性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她们的命运故事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小说中两个主人翁的故事,斯嘉丽充分证明性格决定命运。
《白鹿原》性别政治背后的民族命运——以田小娥形象为中心
作者: 翟杨莉   胡嫣然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性别政治   妖女   白鹿原  
描述: 作为90年代小说的扛鼎之作,《白鹿原》对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在其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上亦可见出。本文以田小娥形象为中心,通过分析这一"新"人形象身上的传统守旧因素,辨析其中凸显的性别政治关系,认为不仅女性悲剧命运的主因是其传统的守旧性,甚至民族命运的曲折走向也可在其中寻到端倪。
梅婷:不想被过度消费
作者: 赵晓兰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海璐   章子怡   叶大鹰   江平   柏林电影节   大家喜欢   男主角   葛存壮   海军军官   梅婷  
描述: 不爱炒作话题,与观众保持距离"我特别有自知之明,大家喜欢我就是同情弱者。有时去饭馆,别人都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恨不得给我免单。"说到被观众认可的原因,梅婷半开玩笑地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样说道。从艺多年,梅婷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部分都是端庄、优雅、贤淑,甚至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柔弱女子,看起来楚楚可怜。
反叛的魅力:蘩漪和爱碧的形象比较分析
作者: 陈璟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反叛魅力   蘩漪和爱碧  
描述: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理欲冲突与情感突围:萧萧与七巧之比较
作者: 秦英   来源: 管理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欲冲突   情感突围  
描述: 萧萧是沈从文“边城人生形式”系列中塑造得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之一。曹七巧是张爱玲从人性变异的角度塑造得最为“彻底”的女性形象。尽管二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差异很大,但这并不影响她们最终都无法摆脱命运的主宰,在情与理、理与欲的强烈冲突中经历命运的悲剧。
浅析张翎小说中的男性群像——以《唐山大地震》为例
作者: 李思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翎   唐山大地震   意义   男性群像  
描述: 张翎作为新一代海外华人女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的同时,更用她的生花妙笔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经历多彩、脾性不同、精神各异的男性群像。本文试从张翎新近出版的《唐山大地震》入手,将其中的男主人公分为三类进行分析。
自我命运的悲歌
作者: 孙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女性悲剧   情感源头  
描述: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以东北乡村作为写作对象,描绘出了诸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一定的悲剧色彩。这不仅是她们的命运,也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和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本文从作者写作的情感源头出发,探究《生死场》所反映的女性悲剧。
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音乐形象分析
作者: 潘徽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尔第   吉尔达   《弄臣》   音乐形象  
描述: 吉尔达是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在吉尔达的音乐形象塑造上给予了深厚的寓意与个人情感。歌剧中吉尔达通过优美的女高音,来充分诠释其单纯、娴静、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本文对《弄臣》中吉尔达的音乐形象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演唱者提供更深层次的角色塑造参考。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作者: 陈彩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殖民   东方主义   乔治·奥威尔   他者   《缅甸岁月》  
描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东方人形象来展现其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其中代表东方女性形象的玛拉美被色情化、畸形化处理。笔者试通过解读作者对东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追求自由的折翼鸟儿:安娜与曾树生的形象对比
作者: 王霞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曾树生   追求自由   安娜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同为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无论其精神可贵与否,她们都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本文从追求自由的勇气,对待家庭的态度,以及最终的结局等方面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 1 2 3 ... 183 184 185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