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辅导谘商系所学生统计焦虑相关变项之研究-性别、年级、数学兴趣、统计成绩、统计自信心与统计焦虑的关系
作者: 郭国祯   骆芳美   来源: 辅导与谘商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   统计焦虑  
描述: ,女生269(76.9%)名(兩位學生未註明性別)。本研究以「統計焦慮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之資料,分別以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進行考驗。結果顯示:(1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试论徐灿《拙政园诗馀》的黍离之悲
作者: 张雨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拙政园诗馀》   女性词人   徐灿   黍离之悲  
描述: 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在中国女性文学序列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徐灿处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到一种痛彻骨髓的亡国之悲、黍离之痛。她一直深爱着的丈夫陈之遴又投降清廷,成为她无法直面的“贰臣”,而她本人又不得不接受清廷的封诰。因此,徐灿的感情异常复杂痛苦,她的词作具有了一般女性词人少有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
禁锢与释放:老艺妓的情欲想像-林芙美子《晚菊》与冈本可能子《老妓抄》
作者: 黄锦容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妓抄》   冈本可能子   林芙美子   《晚菊》   纯情  
描述: 战後昭和时期女性文学中的「恋爱」主题,要如何颠覆掉男性作家所挥之不去的传统「色恋」残渣?被期待解决男性下半身生理需求的「艺妓」,可说是属於「不婚的女人」,更是「家庭制度」外的「异类」女性,她们如何去面对情慾之外的传统「恋爱」乡愁?《晚菊》中的阿欣外观上努力营造「艳丽」的艺妓舞台形象,已经中年秃头、毫无「羞涩」举止的昔日情人登门借贷,她厌恶绝望的拒绝「男性」他者的再度纠缠。但是对以「青春」为唯一条件的「恋爱」的「纯情」与「热情」,她精神上仍有着「恋爱」旧乡愁的依赖情绪与幻想。冈本可能子的老妓则强调「自我生命
考察日本报纸中的性差表现
作者: 刘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报纸女性学   男女平等   差別表现   女性形象  
描述: 报纸等媒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日本报纸的内容从性差的角度来看,却存在一些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日本的报纸在描写女性和男性的时候,大多采取以“男性为主”的标准,对于女性使用不同于男性的表现手法。而且日本的报纸通过不断地传递这样一种“失衡”的“不公正”的信息,导致了进一步加深了“男性优势”的价值观和“性别分工意识”。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的报纸在描写女性和男性的时候,究竟有那些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进而想办法去改变它,使日本报纸不再有偏
从性别和谐看我国广告中性别形象的变迁
作者: 肖雅娟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和谐   和谐   性别形象变迁  
描述: 随着我国广告的飞速发展,广告中的不和谐因素日益凸现出来,其中,广告对性别形象的不和谐展示尤其值得注意。诸多学者从性别观念角度尖锐地提出了问题,抨击了媒体广告中性别歧视(主要是歧视女性)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广告中的性别形象也开始悄然出现一些变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广告在表现女性形象上有了进步,独立女性形象在广告中开始出现。不仅如此,男性形象也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定势,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社会内涵。笔者认为,这种性别形象的变迁,体现了性别和谐的发展趋向,并
樋口一叶的抗争意识和妥协意识
作者: 李慧慧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妥协意识   樋口一叶   抗争意识  
描述: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杰出的女作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她,即不能完全摆脱旧时代的束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因此在一叶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那种逐渐消失的对旧时代封建思想的妥协意识,也可以看到在新时代影响下,不断增强的要摆脱旧时代封建思想束缚的追求女性解放的抗争意识。随着她生活境遇的不断变迁,在她的思想中这两种意识不断地此消彼长,并反映在她的作品中,使她成功地塑造了面对不幸或坚强或懦弱、或抗争或妥协、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
不朽的《卡门》
作者: 侯轶男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人物   比才   法国   卡门   梅里美  
描述: 卡门,是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卡门》中的女主人公,自小说于1845年问世之后,卡门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迅即进入了世界文学女性形象之画廊,成为一个超越时代历史和民族国境的艺术形象。1871年,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倾尽心血为《卡门》插上了音乐翅膀,将其搬上歌剧舞台。于是,卡门,这个桀骜不驯的女子以其强烈的感情飓风,独特的个性光彩,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四幕歌剧《卡门》作于1874年,比才作曲,剧情梗概是:在1830年西班牙的塞维尔城,性感美丽泼辣的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已有未婚妻的龙骑兵班长唐何塞。在卡门的诱惑下,
画中有话:晚清《人镜画报》的文化构图:性别、国族和视觉表述
作者: 李钊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文化构图   晚清   《人镜画报》   社会性别观念  
描述: 1907年天津的《人镜画报》是由温世霖创办,陆莘农、顾叔度主笔的重要石版画报。因其经济的印刷手段,和画家融合了西洋画画法和国画画风的笔法,为清末时期的社会风俗、民众生活和时代文化等方面留下了生动的视觉文化史料。画报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清末知识分子的社会性别观念,同时知识分子也通过对女性的言说,表达了个人对于政治时局和国族危机的思想、看法和心态。通过视觉文化视角和社会性别理论的结合,本文分析了知识分子如何利用视觉权力的隐喻和把精英文化带入日常生活的实践,女性如何被带入国族话语。旨在从中国历史的本土经验出发
A Feminist Study of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
作者: 汤树兰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两种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权制  
描述: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长期以来,评论家们很重视这个背景,且为它属不属于历史小说争论不休。就人物而言,要么就是集中于男主人公身上,要么就批判德伐日夫人的残忍复仇。这些评论家无疑走上了作者所指引的路。但是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不仅批判社会现实,他还批评那些摆在他面前对他来说不合理的现象。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作品中渗入男权是正常的。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出现了两种女性。一种就是小说中露西一样的家里天使,另一种就是德伐日夫人一样的“职业女性”或者“战斗女性”。
金素月,韩龙云诗的Anima研究
作者: 韩燕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等待   Anima     Masochism  
描述: 自古以来我们的诗总是比西欧的诗更富有女性气息。在纤细的氛围即是如此,与爱人离别时的场景也是如此。在同样的东方文化的影响下比之其他民族的诗更具有女性化的倾向。 金素月与韩龙云虽然是当西欧文化的进入与近代意识扩散时期的具有近代化与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仍然是成长在封建礼教社会当中,虽然他们以时代先锋自居呼喊着新思想与新秩序,但是通过他们刻画的女性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封建礼教思想的踪迹。 本文从东方深层审美意识结构与我们追求的传统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以男性心理无意识当中的Anima理论为基础,结合对作品结构
< 1 2 3 ... 175 176 177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