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07春夏美丽元素
作者: 叶艳   来源: 温州瞭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素   自然美   清透   时尚   肌肤   简约   未来主义   衬托   女性形象   现代  
描述: 又是一季春来早。07年春天,跳跃着以“自然,健康”为主题的漂亮元素,其衬托出的女性形象,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清爽之风,还原了春夏清新柔美的本质。过度修饰早已不再流行,浓艳的眼妆与夸张的红唇也已经显得落伍,“清透,自然,甜美”是大势所趋。此外,配合未来主义的风潮,前卫和未来感十足的妆容也将十分流行。07春夏的发型强调柔顺亮泽,现代简约的造型让女人们看上去更加时尚。
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性”文化现象解读
作者: 丁礼明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性”   黑非洲文明   双重压迫   新女性  
描述: “黑人性”最早是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在《还乡笔记》中第一次运用,以表达他对黑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种震撼世界的黑人文化运动。它旨在提升黑非洲文明的精神,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沃克的《紫色》在关注茜莉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非洲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透过《紫色》充分折射出桑戈尔“黑人性”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在体现茜莉摆脱作为黑人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而成长为新女性形象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命的自救与抉择——评《图雅的婚事》中图雅形象的塑造
作者: 杜昉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境遇   精神失落   情感抉择   女性形象  
描述: 影片《图雅的婚事》以其粗砺的纪实影像风格和质感的生活原生态展现出茫茫草原上图雅的生活与情感。在影片中导演王全安延续着他的女性选题,从生命境遇的自我突围、情感世界的自我抉择,精神世界的失落三个角度着手,塑造了一个真实感性的图雅。图雅形象被世界影坛接受,是因为在她的世界中,没有特别强调的国籍特征,而只有一个真正的名字——女人。
《春琴抄》人物关系解读——以春琴与佐助为中心
作者: 王爱军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嗜虐性   缺欠美   女性崇拜   古典美  
描述: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部分。作品描写了具有嗜虐性的失明少女春琴和对春琴顶礼膜拜的佣人佐助之间非常的情感世界。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湛的古典技法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贯穿其文学作品主题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张爱玲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形象
作者: 张征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成功熟男很难搞定?
作者: 走走   来源: 都市生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时间   业余生活   成功   手机   物质条件   必要条件   身体   男人   女性形象   年轻男性  
描述: 我这里对成功熟男的定义除了物质那一层面之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即他的内心和身体都是自由的。他可以有过婚史,但目前必须是单身。所谓熟男,年纪一般都在四十岁左右甚至更大些,也就是说,会比女伴大至少一轮(12岁)。他能把工作时间和业余生活完全分开,再加上富裕的物质条件,对很多女性来说,都等同于魅力。但这样的男人大都见惯世面,想轻易拖他共坠情网,说
试论简·爱形象的现实意义
作者: 董荣月   马志民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自强自立   独立平等   贫困生  
描述: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它所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影响不同凡响,就是在当今,尤其对在校贫困生的心理塑造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生存还是死亡不是问题——论勇敢追求人格平等的苔丝形象
作者: 彭霞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平等   自我意识   新女性形象   苔丝   独立自主  
描述: 托玛斯.哈代的力作《苔丝》不朽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苔丝。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为了自尊自爱、独立自主、人格平等,虽死不惜。她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即使在当今也仍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另外,哈代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也值得现代人作更深更广的思索。
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性别偏向
作者: 陈雪飞   来源: 北大法律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官话语   话语分析   性别偏向  
描述: 运用听审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的话语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男性偏向,其深层次原因包括:照顾弱者政策的执行受到女性形象转变的冲击、中国日趋格式化的司法体系缺乏对性别意识和女性话语的关注,以及法官话语性别议题背后的权力配置。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揭示与分析,希望促进人们对司法领域中失语群体的关注,从而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合理的司法体系。
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与统一——小说《偷窃》的成功之处解读
作者: 游桂兰   苏惠芬   来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形物质   无形精神   偷窃   对立与统一  
描述: 当代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以精确而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思想鲜明、精神独立的女性形象.她擅长通过有形物质的描述或其遭遇来映射出人物的无形的精神特征或变化.文章选取收录在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盛开的犹大树》中的短篇小说《偷窃》,通过分析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与统一来解读其成功之处.
< 1 2 3 ... 168 169 170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