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行动(英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Specialized Female Programs Added to Curricula中国开设首个女性学主修专业Twenty-five specialized programs, including female-related courses, have been added, this year, to the curricula of several of China's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That continues the trend that
唐妓与晚唐诗歌创作
作者: 许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人文士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唐妓   晚唐诗歌创作   诗歌体式  
描述: 唐代享乐之风盛行,唐代歌妓(以下简称“唐妓”)作为声色的载体,与唐代诗人交往频繁。本文把唐妓与诗人放在狎妓之风进一步强化的晚唐时期。主要考察唐妓在与诗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晚唐诗歌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主体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 唐妓略说 通过对“妓”及其它别称的追本溯源可以看出,“妓”主要是指以舞乐娱人为生的女子,唐妓亦然。与前代妓人相比,唐妓已经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社会群体,且呈现出分布广、人数多、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第二章 唐妓与晚唐诗歌创作题材 晚唐重要诗人大多纵情狭邪之
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研究
作者: 刘兰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幕剧   婚恋题材   性别差异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以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为研究对象,以时代和社会发展作为研究的背景,联系独幕剧这种文学样式的文体特征,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但并不作为贯穿全文的批评视角和尺度),对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进行系统研究,既关注这些作品的总体特征,也对某些作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剖析。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早期独幕剧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一些弱点和不足。然后分析婚恋题材备受剧作者青睐,以婚恋为题材创作出来的独幕剧备受社会关注的主要原因,首先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飞卿词浅议
作者: 刘祥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飞卿词   温庭筠   美学境界   女性形象   风格特征  
描述: 张惠言在《词选序》中用“深美闳约”来评价温庭筠词,引发了很多人对这四个字的评论和对飞卿是否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争论。本文拟从这四个字入手探讨一下飞卿词的基本特征。 一直以来,人们对飞卿词存在着很多较为偏颇的观点,如认为是飞卿将词引上了专写男女恋情的狭深道路;认为飞卿词的风格是秾艳的,腻的有点化不开等等。但温庭筠词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本文首先介绍一下温庭筠其人的基本情况,飞卿恃才傲物,在仕进中被排挤了出来,这个挫折对他打击很大,他的很多作品里都有着浓重的感伤情绪,有一种美感和哀感的对立。
论维吾尔族的电影艺术创作
作者: 哈尔木拉提.依明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电影艺人   维吾尔电影文学   发展阶段   人物   叙事结构   主题   蒙太奇   女性形象   维吾尔电影艺术  
描述: 本文中作者通过1959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绿洲凯歌”为起点到2005年的“吐鲁番情歌”为代表的以维吾尔族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电影在新疆的产生,维吾尔电影艺术的形成及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代表性电影的主题特点、叙述结构、电影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维吾尔电影文学发展状况以及女性形象在维吾尔电影中的转变等问题。 本文分三章,绪论中简要介绍了该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作者着眼考虑维吾尔电影艺术研究领域中还没有概论性著作的一面,以维吾尔电影艺术的宏观论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论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
作者: 刘阳敏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莫言   乡土   民间  
描述: 莫言是现代乡土作家中比较典型也比较独特的一员,本文即是将其小说置于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民间这一维度,分别从生命观念、历史观念、女性形象和民间话语形式四方面,对莫言的小说的乡土性特征进行分析。全文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理论界对莫言小说的研究情况,并指出本论文的价值所在。第一章以几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乡土作家为代表,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稍做梳理,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概括出莫言小说的总体特征,即植根于乡土,立足于民间,对现代文明的怀疑和反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莫言小说中表现出的民间生命观
当代商贾历史小说研究:以《胡雪岩全传》 《白银谷》 《乔家大院》为中心
作者: 张琳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价值   人物形象   当代商贾历史小说  
描述: 本文以当代商贾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探究此类小说在创作方 面的成就,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章综述了当代商贾历史小说的观状, 分别从文学渊源、作者、读者、作品四个方面陈述了当代商贾历史小进兴起和繁荣的 原因。第二章从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出发,将当代商贾历史小说人物形象分为巨商形象、 巨商周围的商人群体形象、巨商身边的女性形象和巨商结交的达官显贵形象四类进行 分析,探讨了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得与失。第三章则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土: 阐述了作品及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论海派都市文学的市民世界
作者: 刘军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张爱玲   新感觉派   市民   居室经验   街道经验  
描述: 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使得都市小说的表现形式也愈加驳杂丰富起来。我们回顾现代文学史上的海派都市小说,由横向纵,由“街道经验”向“居室经验”,对以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创作为代表的海派都市文学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由“新奇”走向“传奇”的都市市民世界,以期获得对当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上海现代都市化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传统市民与现代市民的不同之处,阐释现代都市与现代市民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梳理海派文学的源流,为后面的行文作铺垫。第二部分:通过“街道经验”、“女性形象”和
时代、个人与主体价值的艰难选择
作者: 鞠新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性”   个人   主体价值  
描述: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茅盾是一个复杂的文学创作主体。本文提出茅盾小说中的“矛盾性”问题,涵盖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茅盾小说中并存着对现代化进程的理性书写和超越时代的人文主义的思考,在对时代的描写上,茅盾既坚信现代革命进程,又从时代的幻景中走出来,通过人物心理,细腻描绘了现代社会之于人心与人生的压迫。这种看似时代文学主流之外的思考是茅盾综合地整合“五四”传统与西方现实主义内在精神的结果。而通过对现代社会的疏离,茅盾小说中最终出现了现代伦理外的“孤独的精神个人”。《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与《子夜》中吴荪甫的
< 1 2 3 ... 161 162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