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9 条
-
近代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
女性文学
-
描述:
近代女性文学在时间上以鸦片战争为上限,以“五四”运动为下限,其研究对象是这一时期女性创作的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国女性文学由古代到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近代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恰好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因此,研究近代女性文学对于深入了解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必然具有深刻的意... >> 详细
-
薇拉·凯瑟笔下的夏娃们:评《啊,拓荒者们!》、《云雀之歌》和《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女性形象,透视薇拉·凯瑟的妇女观
-
作者:
修树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坛诸多小说家中,女作家威拉·凯瑟以其内布拉斯加小说著称于世。在《啊,拓荒者们!》、《云雀之歌》和《我的安东尼亚》中,凯瑟以十九世纪美国西进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体现了美国早期女权主义思想。她们表现出的美好品德,诸如:独立、勤劳、忍让、热情,富于爱心都受到凯瑟的高度评价。本文将采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归类分析与评价;从而透视作者主要的女性观点--女性要与男性认同;经济独立是女性寻求独立的途径;女性应冲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界定等等。
-
中西女性诗歌比较的现代性视角:女性主体意识比较
-
作者:
李蓉
来源:
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直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通常把"女性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把女性诗歌从女性文学的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研究,相对于女权主义思想的文学宗旨即反男权中心文化来说似乎意义不大,且有支离破碎之感。因为觉醒的文学妇女相对于整个男性话语中心仍是势单力薄的,女权主义向来重视妇女的团体作用,这也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指的"女性文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指女性小说
-
《爱情三部曲》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
-
作者:
陈雪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平等
-
描述:
巴金不曾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但是他在《爱情三部曲》中塑造的他心中的“近乎健全的女性”形象 ,贯穿的女比男强、性爱权平等应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观念以及对新女性在社会进步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思想品格的理解 ,有较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
-
舒婷散文:女性角色形象的复归与重建
-
作者:
徐洁
来源: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建与回归
创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舒婷散文从题材、视角、风格等几方面体现了女性文学的特点。然而舒婷对女性文学的误解 ,因而不能从清醒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进行创作 ,又妨碍了其文章向成熟的女性文学的迈进。因此 ,女性角色形象的再辨认和重建在这里具有了很重要的意义
-
基督教女青年会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以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的考察(1926-1937)
-
作者:
潘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女青年会
妇女运动
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
-
描述:
妇女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学者几乎还没有摆脱革命史的研究框架:那种认为只有发动广大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才是中国妇女运动唯一正确道路的观点,还在支配研究者的思想,使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研究陷入困境.作者在?
-
《夜叉国》及其他:蒲松龄女性理想的反观
-
作者:
马珏玶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小娥
绿衣女
女性观
聊斋志异
唐代小说
白秋练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审美
商三官
娇娜
-
描述:
蒲松龄是一个内心丰富、思想复杂的作家,他的女性观自然也包含着丰富多变的内容。在《聊斋志异》里,他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那些优美动人的形象如婴宁、莲香等,无疑代表着他的女性审美理想,基本继承了传统的女性理想标准。与之相对照的,是他对于另类女性——夜叉的描绘。“母夜叉”在民间口语中是对女性贬义的称呼,指代那些性格刚强、作风泼辣的妇女。在《聊斋志异·夜叉国》中蒲松龄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其坐实,
-
人为炒作还是现实潮流?:埃及女作家谈“女性文学”
-
作者:
郅溥浩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男性文学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女性创作
批评家
作品
女性文学
埃及
短篇小说
-
描述: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十年来埃及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的人数超过了同时代有成就的男作家。她们的年龄介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今天,她们的作品和她们的创作实践在全国各种不同的研讨会上被讨论、研究。在埃及文学史上还
-
女性头衔称谓和社会地位
-
作者:
黄莺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头衔称谓
社会地位
女性
-
描述:
曾风靡一时的《脑筋急转弯》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对父子遭暴徒抢劫,父亲在打斗中中弹身亡,儿子被送往附近的警署。当警察把男孩带到赶至现场的市长面前时,市长脱口而出:“天哪!我的儿啊!”请问市长与男孩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继父”,有的说是“爷爷”,还有的认为是“亲戚”等等。只有极少数人猜出了正确答案:市长是男孩的母亲。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蒙住了许多人?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传统观念,即像市长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理应由男性而不是女性担当。 从传统上看,男性和女性就工作
-
大眼睛的女人们(五篇)
-
作者:
玛斯特尔塔
詹玲
来源:
小说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眼睛
生活
墨西哥
长时间
加西亚·马尔克斯
爱情故事
丈夫
男人
小说
-
描述:
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是近十年来活跃在拉丁美洲文坛上的女作家。她1949年生于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当过多年新闻记者。1985年玛斯特尔塔的首部小说《生活让我远走》出版,获当年萨特兰奖,为她赢得了声誉。1990年她的第二部小说《大眼睛的女人们》由墨西哥的“石灰与沙砾出版社”推出,一年之内再版四次,在西班牙语世界好评如潮,畅销不衰。1997年它荣获拉丁美洲重要的文学大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这一奖项1964年在委内瑞拉设立,略萨的《绿房子》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最早获此殊荣的作品。墨西哥文学
<
1
2
3
...
15
16
17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