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上海屋檐下——从三位女作家看“海派”女性文学的魅力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上海   王安忆   魅力   “海派”   作品   女性文学   屋檐   小说  
描述: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是否恰是因了这份“亲切”和.“贴己”呢?这份疑惑终于被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解释了:“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流言·到底是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观点来写文,
《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尚玉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性别歧视   《紫色》   种族歧视  
描述: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色地继承前辈南方黑人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将主人公茜莉塑造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用来揭示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即:既受白人的压迫,又受黑人男人的奴役。由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作为两条并列主线架构起这部颇具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而沃克就解决这两大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开拓性探讨,提出了其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
俗世化 狂欢化 个人化——1990年代(1990~1999)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三足鼎立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俗世化   个人化   狂欢化   女性写作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解构为指归的狂欢化写作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在女性文学的格局中呈三足鼎立之势。
传承与突破: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文学创作谈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美华人女性   自传体   传承与突破  
描述: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吴藻词曲创作中的女性觉醒意识
作者: 徐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个性解放   吴藻  
描述: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评艾丽丝·沃克的前期长篇小说创作——兼及当代美国黑人女性写作
作者: 尚玉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妇女主义   艾丽丝·沃克   完整的生存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和"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她的前期长篇小说根植于南方黑人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关注她们的苦难和抗争。针对黑人妇女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煎熬处于分裂精神状态的情势,沃克孜孜以求"完整的生存",并提出了独创性的"妇女主义"理论。以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因此,沃克的前期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光辉典范,其志在重塑黑人主体人格、以文学探索生存意义的执著写作正在改变美国黑人文学的边缘地位,引领着黑人种族文化步入
难得舍弃也难得皈依——从徐坤创作流程的变化看90年代女性创作的流浪心态
作者: 李掖平   赵恩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创作流程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徐坤  
描述: 难得舍弃也难得皈依——从徐坤创作流程的变化看90年代女性创作的流浪心态
< 1 2 3 ...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