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抗男性历史——艾德里安娜·里奇《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之误读策略
作者: 王盼盼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德里安娜·里奇   哈罗德·布鲁姆   《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   强劲诗人   误读  
描述: 艾德里安娜哩奇(1929-2012)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主义诗人、批评家和散文家。她丰富多产的作品在文学界广受赞誉,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美国诗人,更是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下的“强劲诗人”。位列“强劲诗人”之一意味着无论是在诗歌技艺上还是思想深度上,相对于前辈而言里奇都有很大的突破。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里奇是如何获得心理和美学上的双重权威的?诗集《狂野的耐心带我远行》是里奇历经四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本文立足于这样一个问题,以该诗集为研究对象,研究里奇迈向“强劲诗人”之路所采取的策略问题。在哈罗德·
歌剧《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中东方元素运用的研究
作者: 陈晓鹏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蝴蝶夫人》   东方元素   《图兰朵》  
描述: 普契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在继承了传统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所创作的歌剧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两部歌剧为例,分析普契尼对东方元素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运用。通过对歌剧中出现的东方旋律及唱词、东方女性形象的塑造、东方服饰和舞台布景以及东方民俗和文化的应用,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东方元素在普契尼歌剧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
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研究——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用书为例
作者: 王素韵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拟人化角色   幼儿园教材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  
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以及幼儿园教材出版的数量增多,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材的内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材中所传递的性别观念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别观念,并且在幼儿社会性别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材中正确的性别观念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而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则会导致幼儿形成不正确的性别观念,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本研究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用书为例,分析幼儿园教材中的男女两性性别角色。本研究统计并分
《名利场》的“干预叙述者”与道徳教诲
作者: 刘雅雯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教诲   干预叙述者   萨克雷   《名利场》  
描述: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名利场》从问世起便广受读者喜爱,同时也成为研究者批评的焦点。有关该小说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总是局限在女性形象、萨克雷与同时期作家的相互影响以及小说的翻译等几个方面。作为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小说的现实批评和道德教诲功能已得到肯定,但对于其道德教诲的方法却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拟将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揭示该小说特殊叙事者对于其道德教诲的作用,以期为该小说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问题,它要求批
探索、寻根与建构——王安忆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作者: 周欣蔚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王安忆   寻根   长篇小说   探索  
描述: 自七十年代以来,王安忆在当代文坛上一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作家,她始终保持着创作上的高产,创作了许多富有现实情怀与理性思考的作品。为此,从她初登文坛开始,研究者的目光就一直伴随着她的创作,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评述王安忆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王安忆的小说内涵。实际上,“寻找与建构自我”一直是王安忆小说的隐含主线,她强调对自我的关注,着力去掘发那些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纵观王安忆的创作历程,显然是一种寻找、探索与建构自我的过程。为此,本论文将以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为主,对王安忆的小说创作进行全
《金色眼睛的映像》的性别政治和种族身份
作者: 朱玉茜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色眼睛的映像》   性别政治   卡森?麦卡勒斯   新历史主义   种族身份  
描述: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上一位重要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在其短暂一生中共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是其一举成名后推出的第二部力作。作品以军营为背景,讲述了“两名军官、一名士兵、两个女人、一名菲律宾男佣以及一匹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大都聚焦于作品中的“孤独”和“精神隔绝”主题,对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未免有所忽略。本论文另辟蹊径,依托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金色眼睛的映像》中“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指出它解构了官方
镀金时代的缩影——杰克·伦敦小说集《狼之子》淘金者形象研究
作者: 史斐斐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淘金者形象   镀金时代   杰克·伦敦   《狼之子》  
描述: 杰克·伦敦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文坛,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堪称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的代表。淘金者是他作品中的一类显著人物群体,能动地反映了急剧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情况。但目前人们多从主题、叙事技巧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对人物形象研究的也多限于超人形象、女性形象,关于淘金者形象的系统性研究极其匮乏。有鉴于此,本文以其成名短篇小说集《狼之子》为蓝本,立足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外部研究视角,主要运用文本细读、分类比较、社会-历史等批评方法,对文本中的淘金者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淘金
论亦舒小说的电影改编
作者: 王佳佳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电影改编   亦舒小说   人物   主题   叙事视角  
描述: 电影与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通过电影的文学改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舒从小就显示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超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后来她的流行言情小说以其现实主义情感、逼真的女性形象刻画和泼辣、尖刻的笔触深深吸引着青年人,所以对其小说的研究者很多,由于备受青年一代的推崇,所以其九部作品被拍成电影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电影的水土不服并没引起大众的关注,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正是我做本文的目的。电影的文学改编,通过改编者对文本的读解,立足于原著的基础上遵循电影规则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作品,是一种
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弄堂文化研究
作者: 倪燕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上海弄堂   作品   上海弄堂文化  
描述: 上海,集现代、时尚、摩登于一体的城市,在这里上演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放眼望去,许多作品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安忆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一个丰富且独特的存在。谈及上海,离不开对建筑的考究——上海的弄堂建筑。弄堂建筑,是中国南方城市特有的建筑形式,从弄堂的布局中可以看出,弄堂里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体现出的弄堂精神。从王安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精神源自弄堂,弄堂的真情实感只有女性可以传达。王安忆是弄堂生活持久的关注者,她通过对弄堂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弄堂的人物为载体,提取弄堂生活的精神
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的象征意象研究
作者: 朱郑毓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意象   弗兰纳里·奥康纳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作为美国南方杰出的女作家,在其短暂的39年生命中始终奋力写作,不但写就了两部长篇小说,更是完成了31篇短篇小说,在小说写作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当与奥康纳同时代的南方作家福克纳在作品中设置各种具有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复杂的隐喻和象征之时,奥康纳同样继承了美国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传统,把象征意象运用在自己的小说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说篇幅之短促带来的不足。论文主体部分从情节发展、形象刻画、主题表达三方面出发分析奥康纳笔下的象征意象的作用。第一部分考察象征意象
< 1 2 3 ... 146 147 148 149 1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