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出走与逃亡
作者: 李金龙   来源: 汕头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个性   娜拉   出走   逃亡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在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汲取了异域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从而孕育出崭新的文学形式,创造出全新的形象系列。在对西方资源的借鉴过程中,易卜生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中的广泛接受与频繁复制颇为引人注目,源自西方的现代女性形象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掀起女性解放与个性主义的滔天巨浪,饱尝压抑之苦的中国女性找到了效仿的榜样和渲泻的途径,发现了新的人生情态,因而开始了建构自我主体的历程。与此相联系的是自近代以来屡遭欺侮的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国理想推动作家们用“娜拉”这一形象来诠释时代精神
论《纯真年代》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 张文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纯真年代》   女性权力意识   人物原型   叙事手法  
描述: 《纯真年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老纽约”上流社会的刻板和伪善,由于华顿本人在其中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所以小说里的情节和人物都与她的真实生活十分相似,因此给我们展示了一副丰富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部小说里,华顿运用灵巧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最典型的便是用神话原型的手法刻画了梅·韦兰,纽兰·阿切尔,凯瑟琳等主要角色。而且华顿在描画与她同阶级的女性形象时,用机智且略带嘲讽的叙述对女性社会地位、传统婚姻制度等问题做了严肃的思
不朽的《卡门》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Bizet   character   Carmen   French   Meriee   shaping  
描述: 卡门,是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卡门》中的女主人公,自小说于1845年问世之后,卡门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迅即进入了世界文学女性形象之画廊,成为一个超越时代历史和民族国境的艺术形象。1871年,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倾尽心血为《卡门》插上了音乐翅膀,将其搬上歌剧舞台。于是,卡门,这个桀骜不驯的女子以其强烈的感情飓风,独特的个性光彩,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 四幕歌剧《卡门》作于1874年,比才作曲,剧情梗概是:在1830年西班牙的塞维尔城,性感美丽泼辣的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已有未婚妻的龙骑兵班长唐何塞。在卡门的诱惑下
追寻自我
作者: 贺安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温迪·华瑟斯廷   追寻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一位自始至终关注女性命运的剧作家,温迪·华瑟斯廷在美国当代戏剧舞台上的成就不同寻常。第一部作品《不寻常女人及其他》(1977)在外百老汇初次公演后迅即在PBS的“戏剧在美国”上映。紧接着,美国上千所高校上演了该作品。《难道不浪漫》(1981)先后在凤凰剧院和剧作家地平线演出,颇受好评。《海蒂编年史》一举摘走89年度普利策戏剧奖和托尼奖,使华瑟斯廷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同时荣获这两项殊荣的女性剧作家。九十年代初创作的《罗森韦格姊妹》(1992)在百老汇和地方剧团也大获成功,被外评论家界(Outer Crit
对“性别本质主义”的继承与突破
作者: 郭兰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尤金·奥尼尔   继承   突破   女性人物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给美国戏剧注入了严肃的主题元素,而且广泛尝试各种戏剧手法,并取得成功。同时,在刻画女性人物方面,奥尼尔的成就也不容忽视。 本论文通过对奥尼尔戏剧中女性人物的研究,力图说明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从开始受传统性别本质主义的严重影响,到后来逐渐超越时代和自我局限的成熟过程。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性别本质主义的相关理论,重点叙述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本质的理论以及《圣经》中的相关观点。性别本质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包括威廉
追求完整的自我
作者: 高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   自我   凯特·肖邦   艾丽斯·沃克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分别产生于美国历史上两次妇女运动高峰期间。埃德娜和西丽娅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极具典型性。虽然美丽、富裕的中产阶级太太爱德娜和丑陋、贫穷的黑人妇女西丽娅生活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走过了共同的心路历程:从自我的迷失到自我的觉醒。不同之处是她们拥有不同的结局:埃德娜在完全觉醒之后,孤独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而西丽娅取得了经济的独立,并与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者截然不同的结局是她们所处的不同时代造成的。 本文旨在对两部作品中两个主要人物成长经历和
谈谈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的性别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朱常红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建筑美学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藏书楼   建筑   性别  
描述: 这篇论文从性别研究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图书馆建筑经历了古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古代藏书楼主要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女性美及其文化特征。 “性别”是人们用以自我定义的最为基本的成分之一。性别研究始于西方60年代的妇女运动,80年代后,性别研究者常用“gender”(侧重性别的社会性)替代“sex”(侧重性别的生物性),以显示男女之间的平等。这篇论文从性别(gender)的人类学、社会学意义出发,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中呈现的性别美及其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建筑大约开始于周代,19世纪末
政治正确与校园战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Multiculturalism   Campus   War   Class   Political   Correctness   Culture  
描述: 受20世纪下半页美国民权运动、妇女运动、黑人权利运动的影响,美国的自由派人士和激进分子提出了“政治正确”原则,力图为长久以来受压迫和不公正待遇的妇女和少数派人士声张正义。由这一原则引发的政治正确运动先后在6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和反响。进入21世纪之后,这股推行“政治正确性”的运动之风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强的趋势。 举例来说,布什总统自上任以来在公开场合提及第三人称单数时总是不厌其烦的同时使用“他”或“她”,避免简单的“他”字使用会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2005年年初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谈到
灵魂漂泊的精神家园
作者: 李刚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绘画艺术   悲剧意识   萧红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运用比较的视角,从四个方面对二人创作中的异同进行阐释,并对这些差异的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彰显二位作家的风采。 首先,从萧红和张爱玲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她们都经历了文学
单士厘的旅外纪游创作析论
作者: 贝淑琼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单士厘   女性作家   近代文学   旅外纪游  
描述: 单士厘是目前所知中国女性旅外纪游的第一人,她的创作具有女性意识和书写上的划时代开创意义。本论文试图透过单士厘的两部旅外纪游《癸卯旅行记》、《归潜记》,以及《受兹室诗稿》中的旅外纪游诗的文本分析,探讨单士厘旅外纪游的生成条件、创作动机、表现手法、文本所呈现的主题和“现代”观念。借着单士厘旅外纪游创作的探究,由单士厘的旅外过程、所见所闻,和她把这些异国经验付诸文字的整个过程,可以知道异文化的观照和对话对单士厘的思想和创作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单士厘旅外纪游的创作,反映了晚清世变时刻的异国之旅对一个传统中国妇女的
< 1 2 3 ... 145 146 147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