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青春岁月】搜索到相关结果 291 条
-
论《呼兰河传》中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
-
作者:
黄颖诗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呼兰河传
原因
女性
-
描述: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包含了萧红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其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通过对小团圆媳妇以及王大姐两个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出封建制度思想是中国女性觉醒前普遍而深刻的悲剧原因,并从中解读出具体原因表现为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愚昧无知的思想以及麻木冷漠的看客心理三个方面。
-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与“非人情”美学
-
作者:
王雯杰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夏目漱石
草枕
人物形象
非人情美学
-
描述:
《草枕》是一部体现了夏目漱石文艺观的小说,着重阐释了“非人情”美学,小说淡化情节,但有一位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女性形象——那美,随着那美性格的渐次完善直至完全呈现,“非人情”美学的观点也越发清晰。
-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男权思想
-
作者:
任蕊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语堂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林语堂小说中有形形色色的女人,她们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林语堂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中,一方面表现出女性的完美与高洁,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女性蜷缩在大家庭的生存环境中的无条件无底线顺从。虽然这些女性的形象各个瑰丽迷人,但却是以男性为中心来塑造符合男性标准的理想女性,显示出作者独特的传统的男权意识。
-
《红楼梦》之李纨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颜艳青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情
李纨
主题
悲剧
隐藏
-
描述:
在《红楼梦》中李纨是唯一的寡妇,也是很悲剧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系金陵名宦之后,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出身清贵,嫁与贾家长子嫡孙贾珠为妻,生子贾兰,却青年守寡,开启了悲剧的一生。
-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分析
-
作者:
韩雨彤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丁玲
贞贞形象
-
描述: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是其创作于1941年的一部抗日文学作品。也是解放区文学的突出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在解放区文学时期的时代背景,它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其作品以女性小说最为重要,本文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贞贞这一形象体现了女性的伟大,更体现了女性的悲哀与尴尬处境,从而构成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美、悲、勇”的显著特征。
-
试论印度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
作者:
王静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文学
宗教
女性
-
描述:
自2012年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发生以来,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印度文学作品中选取不同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由女性社会地位与宗教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印度宗教与印度文学的关系。
-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形象解读
-
作者:
吴雁汶
王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性格
艾迪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我弥留之际》中女主人公艾迪形象的塑造手法不同于福克纳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负面的那么分明。种种矛盾使得艾迪很难被定义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因此本文将对艾迪的性格进行解读,以及分析这种性格的成因和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
浅析迟子建作品的艺术特色
-
作者:
丁敏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底层女性
困境
超脱
迟子建
-
描述:
迟子建的作品不仅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欣赏,而且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由于她出身于广袤富饶的黑土地,多彩多姿的生活环境给予了她最朴实,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她能够随心所欲地在这片土壤里汲取营养,积累、酝酿着创作情绪。迟子建随时都以饱满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给读者奉献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从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囚困于逆境里的挣扎;超脱与桎梏下的释放三方面来分析迟子建的作品。
-
论《白鹿原》中田小娥体现的乡村悲剧
-
作者:
周颖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白鹿原》
悲剧
-
描述: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女性形象,她这一生跟过很多的男人,但最后都不得善终。这不仅体现的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白鹿原这个乡村的悲剧。
-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
作者:
韩雪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诗经》与古希腊神话在中西文学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同时期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内容上,《诗经》和古希腊神话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自古至今,都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众多的女性形象中选取“弃妇”这一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部作品中的弃妇的形象差异,分析差异中体现出来的共性。
<
1
2
3
...
13
14
15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