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重构黑人女性主体——解读托妮•
作者: 陆晓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   黑人女性主义   托妮•   莫里森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写活了美国黑人生活。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的作品往往从美国黑人妇女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潜入
告别南方淑女——尤多拉·韦尔蒂《金苹果》的主题研究
作者: 李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南方淑女   男权制   南方神话  
描述: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后起之秀,尤多拉·韦尔蒂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美国南方。她目睹了美国南方20世纪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并从中汲取了她作品的全部素材。她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是南方文学中的精品。通过对南方家族浮沉及日常琐事的描写,韦尔蒂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南方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消极影响,这使她对南方文化的批判更具现实意义。她没有像有些同期的文人那样对旧南方的已消逝的辉煌进行盲目歌颂或怀旧追思,而是给予冷静自觉的审视,她更关注现代人如何摆脱过去的历史阴影重新面对正在改变的新南方。本文旨在从南方淑女形象在新南方
性别与权利--评《夜森林》里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刘智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第三性   话语权   男性   女性  
描述: 朱娜·巴恩斯(1892~1982)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一直被视为一个不起眼的美国作家,然而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逐渐的被人发现。她的代表作《夜森林》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它的现代性不仅在于它的主题和形式,而且在于它对我们关于男性和女性认识的探讨。它对男性、女性和性别差异的探讨不仅超出了性别领域,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世界和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还超越了时间局限,向迟于它的发表几十年的女性主义以及性别批评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夜森林》中的超前的女性意识。全文共分
泥土中的火花——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身上的体现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赫斯顿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   尼尔•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
革命与变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妇女生活状况研究
作者: 王克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化   沂蒙妇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社会化  
描述: 本文所研究的“沂蒙妇女”,特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沂蒙地区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红色区域内的女性群体。之所以将沂蒙妇女作为革命背景下社会变迁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区域内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例,初步动摇了千年不变的“男尊女卑”的局面,这引发了女性个人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一系列变动。而考察这一系列变动则是透视根据地社会的一面重要的镜子,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的研究。在20世纪沂蒙地区进行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革命过程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更深
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身份建构探析
作者: 杨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紫颜色》   《最蓝的眼睛》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   身份理论  
描述: 虽然《独立宣言》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男权中心、种族歧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困扰着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诸多问题之中,而以非裔美国女性发展尤显突出。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详实地书写了非裔美国女性成长经历和奋斗之路,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史,对深受白人强势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和压榨的黑人的精神苦闷、迷茫和探索做了全面的描写。在诸多作品中尤以《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为代表。两部作品通过黑人女性悲惨命运的再现,揭示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张海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依赖   奥尼尔   女性人物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给美国戏剧注入了严肃的主题元素,而且广泛尝试各种戏剧手法,并取得成功。同时,在刻画女性人物方面,奥尼尔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但他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被忽视了。对于他的女性人物,不少评论家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奥尼尔“没有摆脱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的男性观点的狭隘的局限”,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不是“幼稚单纯”,便是“飞扬跋扈”。路易斯·希佛,他的传记作者,认为奥尼尔“塑造的大多数女人不是淫荡凶悍的恶女人或给人带来灾难的坏女人
《雅各的房间》中的女性边缘化问题研究
作者: 张雪琼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化   《雅各的房间》   女性   中心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三部小说《雅各的房间》被公认为其写作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首次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并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按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式,转而采用了不连贯的叙述方法为读者呈现了碎片化的情节,这种创新的形式使得《雅各的房间》成为了伍尔夫作品中最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独特新颖的叙述方式,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部小说绝不仅仅体现了伍尔夫想要打破文学传统的意图,更反映了她力求
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马欣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彩塑   女性形象   服饰  
描述: 宋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大放异彩。在绘画、彩塑、服装、陶瓷等艺术形式上均有大的突破。晋祠圣母殿的彩塑历经时间的洗礼,将宋代审美文化传承,成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工匠在宋代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一尊尊真实的形象。工匠们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技法精湛,有令人惊叹的艺术表现力。工匠们写实性的表现水平已很高超,可以看出民间工匠们把美好的情感都倾注于在这些塑像中,赋予她们生命,让她们的美在历经时代的变迁,依然孜孜不倦的诉说着她们的人生,她们的情感。本文采用综合研究法,
《传奇》叙事艺术及其主旨意蕴
作者: 吴树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成人童话   人物功能   叙述行为  
描述: 晚唐时期裴铡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传奇》,是唐代传奇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传奇》虽原书已经亡佚,但据存世流传的三十余篇仍可一窥原书面貌。对《传奇》的研究,直到建国后八十年代才开始渐多起来,尤其是像《昆仑奴》《裴航》等单篇的研究引人瞩目。《传奇》利用史家笔法来传异写奇,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辞藻典雅,叙述生动,虚实结合,文奇事奇,既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本论文在前人优秀研究的基础之上,立足小说文本故事,进行文本细读,进而探讨《传奇》小说的叙事艺术
< 1 2 3 ... 13 14 15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