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探索
作者: 乌尼日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学   秋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描述:  辛亥革命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先河。孙中山的妇女观比康、梁的妇女解放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他的倡导下,学迅速发展,产生了中国早期的杰出女性。以秋瑾等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结成政治联盟并向参政的目标迈进。虽说这场运动是短暂的一瞬,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诗经》情诗研究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作者: 郑群   来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诗经》   女性形象   情诗   异化  
描述: 在诗经学的情诗研究领域内 ,主题之争一直是一个最扑朔迷离的问题。因为主题阐释改变的背后其实是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女性观的变化 ,它隐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主题改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女性形象的异化
丁玲小说女性生命的具象化描写
作者: 李良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丁玲   女性   具象化  
描述: 本文从丁玲小说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论述了丁玲不同创作阶段女性生命性格的类型 :人生感伤中的“叛逆”、革命热情中的“孤傲”与艰苦中成长的“困顿”等。这些类型体现了丁玲现代小说女性的基本具象
简论大革命时期湖南妇女运动的贡献
作者: 刘小云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妇女运动   大革命时期   贡献  
描述: 大革命时期湖南妇女运动发动充分,从城镇到乡村,从知识层到工农层妇女都动员起来了,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农村大革命中,湖南妇女真正起到了“半边天”作用,涌现了大量的妇运积极分子和领袖人才,为中国妇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作家创作的比较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至3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盾小说中的惭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比较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循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名画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关系
作者: 张飞跃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存在   社会文化   绘画   女性形象  
描述: 名画中的女性形象是一面镜子 ,反照着时代文明自身。比较历史上名画中的女性形象 ,揭示女性在不同时代名画中的形象特质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剖析女性形象审美的不断变迁的时代特征 ,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吕伟璇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刘香吉   刘吉美   来源: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纵览沈从文的小说 ,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 ,既有纯清稚嫩的少女 ,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 ,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貌、心理
《水浒传》女性群像的类化与解读
作者: 臧国书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文化解读   女性群像  
描述: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社会风俗史的《水浒传》 ,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 ,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水浒传》妇女群像进行梳理 ,并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也能进一步认识妇女群像极富时代特色的文化蕴含。
< 1 2 3 ... 13 14 15 ... 75 76 77
Rss订阅